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四卷)
作者简介
王承略,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先秦两汉文史文献、目录版本学、中国经学史的研究,在史志目录、《诗经》学、《后汉书》、子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担任《两汉全书》副主编,《儒藏精华编·经部诗类》主编,《子海精华编》主编。有《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李焘学行诗文辑考》《郑玄与今古文经学》等著作。出版《诗毛氏传疏》等古籍整理著作25种,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刘心明,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为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生讲授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汉语史·文字学、古代书籍制度史、古代石刻文献研究等课程。其他学术专长包括古籍版本鉴定、手稿文献释读等。最近十几年来,主要从事文献学理论、古代石刻文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與兵書略通考 底本: 台北廣東出版社,1976年 例言 一、 通考之名,蓋欲尋典籍本源,通其流變,考 其真僞,明其體制,綜其思想,詳其傳紀,訂其謬誤之 謂也,此本書命名之由也。 二、 本書凡分二部,一曰諸子,一曰兵書,兩部 脈絡相尋,體例一貫,舍一則無由觀其會通也。 三、 目録之學,存佚之辨,最爲切要,本書首標 存佚,以求醒目。内容疑僞者,仍題曰“存”,下列述 各史志篇卷數流變,及僞作之由。 四、 兩略各家有書名同而省者,如《兵書略》“ 兵權謀”總計文下注云“省《伊尹》《太公》《管子》 ……”等,所省諸書,皆見於《諸子略》; 又如《諸 子略》“雜家”總計文下注云“出《蹵鞠》入兵法”, 今《兵書略》“兵技巧”有《蹵鞠》二十五篇。凡此, 本書俱隨文解之。 五、 兩略各家有書名同而不省者,如《諸子略》 “儒家”有《景子》,《兵書略》“兵形勢”亦有《景 子》; 《諸子略》“道家”有《力牧》,《兵書略》 “兵陰陽”亦有《力牧》; 《諸子略》“雜家”有《 由余》《五子胥》《尉繚》《吴子》,《兵書略》亦有 《繇叙》《五子胥》《尉繚》《吴起》……此蓋《七略 》原已兩書分立,班氏因之。就上省重篇之例觀之,各 家名同之書,必非同書也。 六、 兩略原文亦有蒙上省略之例者,如“兵技巧 ”《五子胥》《公勝子》《苗子》等皆蒙上《鮑子兵法 》省“兵法”二字,今皆標明。 七、 兩略原文有謬誤者,如《諸子略》“道家” “桑丘子”作“乘丘子”、“贛婁子”作“黔婁子”等 ,本書今據群書所考,一一復其本字。 八、 兩略原注文有衍脱者,如《諸子略》“雜家 ”《臣説》注誤衍“賦”字; 又“雜家”總計下脱“ 出《蹵鞠》”三字,本書俱加删補,以求完整。 九、 誤次之書,如《諸子略》“儒家”平原君, 高帝臣也,後人誤以爲戰國平原君,而次於魯連、虞卿 間; 又如“道家”《列子》、《公子牟》注云“先莊 子”,而莊子轉次於前……疑皆淺人誤移,本書隨文説 明之。 十、 原計家數、篇數可疑者甚多,如“兵權謀” 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二百五十九篇”,原作“二百 五十九家”,據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以下簡稱“殿本” )《漢書·藝文志》改。本書重計多十七篇,其故不可 知,今并指出,以示闕疑。 十一、 諸家所引佚文,時嫌繁瑣,本書後既已列 諸家輯佚本之名,故但具現存佚文之類書書名、卷數, 以求省便。 十二、 班固原注,注文雖短,而頗有考徵價值, 故就原文書名之下,以小字附之。 十三、 本書引用諸家説法,悉注出處,不掠人美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在《萃编》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之作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编纂整理。《续编》与《萃编》合为一体,就能基本摸清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典籍的家底,梳理中国历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显示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展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以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总结与传承,有助于揭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和走向,有助于发现、确立和展开一系列文化创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为《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四卷,收录清人所著《汉书艺文志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