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技术普及简明手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什么是村镇生活垃圾? 村镇生活垃圾源于农村和乡镇地区居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其主要形式是固体废弃物,同时也包括一些在相关规定中被定义为生活垃圾的废弃物。塑料包装袋、厨余垃圾、纸制品是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废旧衣物、玻璃和渣土等。 村镇地区是农村、乡镇人口的聚集地,我国住建部于2021 年面向社会公布的《2020 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行政村492995个,村庄常住人口 约6.75亿。按照人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0.4kg—0.9kg进行估算,我国每年的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高达0.9亿吨—2.22亿吨。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天会产生0.55吨—1.2吨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环节,许多地区实行垃圾分类的方法是二分法,如把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与湿垃圾、易腐烂垃圾与不易腐烂垃圾等,也有不少村镇实行的分类方法是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毒有害垃圾类的三分法。此外,我国目前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域)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2. 村镇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在早期,我国村镇生活垃圾主要是秸秆、家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橡胶塑料类固体废弃物和一些电子产品(如手机、收音机、耳机等)的废弃零部件逐渐增多。村镇生活垃圾如果只是简易堆置,不经过终端处理,会对村镇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具体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居住环境。垃圾堆存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中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进入环境后影响地表水的水质。此外,垃圾堆存的过程中腐烂的有机物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等)、温室气体(甲烷、二氧化碳等),而垃圾本身含有的细小颗粒物也会在空气中扩散。 (2)危害人体健康。未妥善处置的垃圾会滋生蝇虫、产生致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垃圾简易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蒽、烷烃、烯烃、醛类等),以及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后会有不适反应。此外,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在土壤中被农作物富集,长期摄入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农产品,会损害人体的肝脏与神经。 (3)影响生态环境。垃圾中含有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如杀虫剂、旧电池等)难以降解,且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特点,一旦处理不当,会对水体与土壤环境造成长期、恶劣的影响。 3.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是怎样的? 村镇生活垃圾可通过卫生填埋、好氧堆肥以及焚烧进行处置。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方式本身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特点,能适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垃圾卫生填埋被视为村镇一级地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分散、收集运输困难等是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难点。 卫生填埋场采用底部防渗、顶部覆膜,周边雨污分流等措施,配套相应的渗滤液和填埋气处理设施,相对于其他垃圾处理方式,其处理效率较高,同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能源和设备费用,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液体(渗滤液)和恶臭难闻且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填埋气)等,因此填埋场的场区要求远离居民区,同时场区要有恰当的水文地质结构,以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产生危害。卫生填埋场要求底部做HDPE 膜加黏土的防渗处理,同时底部要布置盲沟、安插渗滤液导排管用于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还对填埋气导排的管网和石笼、监测井及适当的最终覆盖层等有相应的要求。 在现有的卫生填埋技术的基础上,一些新型的填埋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日本开发的垃圾堆好氧填埋技术,新兴的基于生物反应器原理的垃圾填埋方法等。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新型填埋技术可以在传统填埋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液体和恶臭气体等,并缩短使垃圾达到稳定化状态的时间。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将其改造成生态公园,进行场地修复,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作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全书辅以图片,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各地村镇垃圾填埋处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