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 大帝在同一年里做了两件大事,他不但宣布 基督教为罗马国教,还在希腊城市拜占庭的 基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首都——君士坦丁 堡。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罗马帝国的皇 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的制度来管 理庞大的罗马帝国。所谓的“四帝共治”就 是在希腊和意大利各设一个皇帝(当时称为 “奥古斯都”)和一个副皇帝(当时称为 “恺撒”)将罗马帝国分而治之。 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建立新 的首都之后,罗马帝国这种分而治之的模式 就正式确定了下来。从此,罗马帝国就分为 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帝国 的分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连艺 术发展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拜占庭艺术就是此时开始萌芽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野蛮民族的铁蹄之下土崩瓦解了。东罗 马 帝国因为有强大的海军和雄厚的财政支持,躲过了一劫。公元518年,东罗 马 帝国禁卫军首领查士丁因为战功显赫被推上了皇位。由于查士丁无嗣,他 便 立自己的侄子查士丁尼为继承人。据说,查士丁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 对 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 了 叔父的权位,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和叔父不同的是,查士丁尼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罗马帝国的历 史 非常熟悉。他从即位的那天起,就渴望重建强大的罗马帝国。为了实现这 个 宏伟的目标,查士丁尼东征西讨,经过18年苦战,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打败 了 占领意大利地区的东哥特人。为了纪念这次带有光复性质的伟大胜利,皇 帝下 令在意大利的首都拉文那建造了圣威塔尔教堂。工匠们为了颂扬这位伟大 的皇 帝,就在圣威塔尔教堂的墙壁上镶嵌了这幅具有拜占庭艺术风格的作品。 后来,查士丁尼又收复了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使地中海再次成为 了 罗马帝国的内湖。查士丁尼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 政 治家,他在东征西讨的同时,在国内大力惩治腐败之风,鼓励发展工商业 , 使得东罗马帝国盛极一时。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了,东罗马帝国迅速 走 向了衰落。 知识链接——拜占庭艺术 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 庭建立东罗马首都之后, 基督教艺术和东方艺术逐 渐融合,一种新的艺术风 格逐渐发展起来。因为这 种艺术风格是以东罗马帝 国的首都“拜占庭”为中 心发展起来的,故名“拜 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和 绘画上,其中以镶嵌画最 具特色。拜占庭风格的镶 嵌画独特的造型和明快的 色彩在世界镶嵌画史上独 树一帜。所谓的镶嵌画, 是用大量细小的彩色大理 石、玻璃、玉石等拼贴镶嵌而成的画作。由于拜占庭艺术是在基督教艺术 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拜占庭镶嵌画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拜占庭艺术发展的后期逐渐倾向于公式化和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 各 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罗 马 帝国灭亡,拜占庭艺术也随之终结了。 走近作品 画面上,查士丁尼头戴镶嵌着珠玉的帽子,身着长袍,手捧装圣水的 器具,表情威严而自信。在他的身边是他的近臣、侍卫以及大主教马克西 米 尔。他们整齐地站成一线,身体的比例被明显地拉长了,显得有些不自在 。 他们的身高相差非常小,甚至肩部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脚步也都保持 着 “八”字形,使得整幅画面看上去非常呆板。这些人物刻画得也非常逼真 , 体现了镶嵌画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画面上的色彩极为明快、讲究。整幅画上,白、紫、烟黄、青、红等 颜 色交替搭配,体现了拜占庭艺术的特色。背景的用色也很考究,金色的马 赛 克配以精美的图案和青绿色的底部,使得画面显得异常优美和庄重。 画面上共12个人物。据说,作者之所以要在画面上安排12个人物,主 要 是为了凑成耶稣十二门徒之数。因为查士丁尼为了凝聚人心,恢复古罗马 时 期的辉煌,常以耶稣的化身自居,以号召民众。很显然,作者非常清楚皇 帝 的这种心理。他把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威严和肃穆,目的就是为了把查 士 丁尼的形象神圣化、宗教化。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