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新版)
作者简介
于 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 字解人生》《有梦不觉人生寒》,以及《此心光明万物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六百余万册,已被译为三十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四十万册。
内容简介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 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 是家家都有难言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 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 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 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 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 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 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 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 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 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 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 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 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 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 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陪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 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 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 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晾 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 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 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 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 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 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 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 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 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 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 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 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 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 .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 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 ,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 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是会有所损害的。 P29-31 <p>十年前讲《论语》时,我并无特别心得;而今念起,竟然觉得惊心动魄。</p><p>它总是让我想起已经辞世十六年的父亲,也让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其实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p><p>十年后再读《论语》,我用这种方式向经典致敬!</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