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74—1942) 出生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她的母亲在她仅21个月大时因结核病去世,而她的父亲则在妻子过世后,离开了爱德华王子岛,最后定居于加拿大西部。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从小就擅长编故事,15岁开始发表诗作。 在1911年7月5日,也就在蒙哥马利的外祖母去世不久之后,蒙哥马利与长老会的牧师麦克唐纳结婚。在利斯克代尔的牧师住宅中蒙哥马利创作了接下来的11本著作。这栋牧师住宅后来被卖给教会,而现在则成为蒙哥马利博物馆。在1926年,蒙哥马利全家搬到了位于现在是安大略荷顿山地区的住所(现在是蒙哥马利纪念花园)。蒙哥马利于1942年4月24日因冠状动脉血栓症在多伦多去世,被葬于卡文迪什社区公墓。包括没有被出版的作品在内,蒙哥马利一生的著作总共超过500部,她主要的著作被收藏在安大略的圭尔夫大学。蒙哥马利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笔触生动幽默,她用自己作品中人物的乐观、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打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林德太太大吃了一惊】 林德太太总是热衷于邻居家的事,当她看到不常出门的马修竟然穿着整齐外出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好奇的心情,决定对此事一探究竟。但是事情的结果,却让林德太太大为震惊,到底是怎样的一件事呢? 林德太太的家住在亚芬里大街深入小山谷的地方。这个小山谷周围长满了美丽的树木和花草,一条小溪从这里潺潺(chán chán)流过。林德太太总是喜欢坐在窗前,用犀(xī)利的目光注视着门前过往的一切,无论是流过的小溪还是走过的小孩,只要是被她注意到了任何古怪或不同寻常的地方,她肯定会弄个究竟,不然绝不会善罢甘休(很古怪、好奇心很强的一个太太)。 虽然林德太太对邻居的家务事非常上心,但是她属于那种特别能干的人,无论是自家的事还是邻居家的事,她都能很好地兼顾到,并且将这两方面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林德太太组织了一个缝纫小组,还协助处理主日学校的工作,而且还是教会救助协会和外国传教辅助机构强有力的支持者。然而,即使这么多的事务缠身,林德太太还是能够抽出时间,坐在窗前,一边缝制棉被,一边密切地关注着窗外发生的一切。 六月初的一天下午,林德太太像往常一样坐在窗前。这时马修?卡斯玻特出现了,他穿戴整齐,驾着栗色马拉的两轮车上了大路,这表明他要出远门了。马修?卡斯玻特到底要去哪儿?又为什么去那里呢? 要换作这里的其他什么人,林德太太只要把各种线索巧妙地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对这两个问题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可马修很少出门,一定是有什么非同小可的紧急事需要处理。任凭林德太太怎么绞尽脑汁,可对马修为什么外出的事依然毫无头绪,而整整一下午她都因此闷闷不乐(林德太太真是个好奇、多管闲事的人)。 林德太太终于坐不住了,她决定要将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于是喝完下午茶后,她动身去了马修家的绿山墙。绿山墙建在一块土地最远的边缘处,从大路上几乎望不见它,而其他居民的房屋都集中在大路两旁。在林德太太看来,人住在这样偏僻的地方根本就算不上是生活。她沿着两边长满野玫瑰的小路走着,路面上杂草丛生,留着深深的车辙(车轮压的痕迹。辙,zhé)。很快,林德太太走出了小路,走进了绿山墙的后院。院子里一片葱绿,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一侧栽种着高大的柳树,另一侧是笔直的白杨。地上也整洁得连一根枯枝、一块碎石都看不到。 林德太太用力地拍了拍厨房门,门开了,马瑞娜?卡斯玻特(马修?卡斯玻特的妹妹)正坐在爬满了藤萝的东窗下,她正在做着针线活,身后的桌子上已摆放好了晚餐。还没等门关好,林德太太便迅速扫视了一下餐桌,在脑子里记下了桌上所有的东西。她发现,桌子上总共摆了三个碟子,显然,马瑞娜一定是和马修带回来的什么人一起共进了晚餐。到底是什么人呢,林德太太觉得困惑不解。 “晚上好!林德太太。”见有客人来,马瑞娜轻松地打着招呼,“快请坐,今天天气很好,家里人都好吗?” 马瑞娜和林德太太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人。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她俩之间反而更容易相处,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近似友情的关系。 马瑞娜又高又瘦,全身棱角分明,缺乏女性柔美的曲线。她的头发有的已经开始发白,总是在脑后盘成一个结实的发髻(jì)。从外表看去,她像一个缺乏阅历、刻板、僵硬的人,事实上她也确实如此。 “是的,都好。”林德太太说,“不过,我有点担心你的身体,刚刚看到马修出远门了,他是不是请大夫去了?” 马瑞娜摇摇头,笑了一下。她早就料到这位好奇的邻居会登门造访,来探个究竟的。 “不是的,我身体很好。”马瑞娜说,“马修到布莱特河那边去了。我们从新斯科舍省的孤儿院领养的小男孩儿乘今晚的火车到。” 听到这个消息,林德太太的内心感到极大的震动,脑海中满是惊讶和不解。她认为这个世界要疯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事让她感到吃惊了!整整五秒钟,她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不过,你们怎么会突然这么做呢?”林德太太不满地问道。 “噢,就在圣诞节的前几天,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到我们这儿来,说她打算春天的时候从霍普顿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姑娘。就是那个时候,我们有了这个想法。上周,我们听说斯潘塞太太要动身去霍普顿,就托住在卡莫 迪的理查德?斯潘塞的家人捎了口信给她,请她帮我们选一个十或十一岁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的男孩儿。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帮我们干些农庄的杂活,而且从年龄上来讲还来得及接受教 育,我们希望给他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收到了斯潘塞太太的电报,说我们要收养的男孩会在五点的时候乘火车来,所以马修便去车站接了。” 林德太太听到这,已经适应了这条惊人消息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她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讳,huì)地说:“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呢?你们根本无法预料将要收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万一这个男孩生性顽劣,不管怎么教 育都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时怎么办?如果你们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一定会认为这件事根本就不应该考虑的。” 听了这番令人不安的话,马瑞娜一点都不生气,也没有惊慌失措。她仍然平静地坐在那儿做针线活。 “我不否认你说的话有道理,林德太太。我也曾经有过顾虑,但是马修的态度非常坚决。至于说到风险,这世界上做什么事情不存在风险呢?即使是有了自己亲生的孩子,也会有风险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长大了都会有出息。” 好奇心旺盛的林德太太本来想留下来等马修回来,看看被带回来的那个孩子,可考虑到好像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于是,她便告辞离开,决定去罗伯特?贝尔家,将这条新闻告诉他们。这条独家新闻是爆 炸性的,而林德太太特别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 “天哪,这里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一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绿山墙里可从没住过孩子!马修和马瑞娜从来没有抚养过孩子,可他们竟然希望这个男孩将来又聪明又稳重,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林德太太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她激动的心情甚至都感染了路边的野玫瑰。可是,她若见到这会儿正在车站耐心等待马修的那个孩子,也许心情会更加沉重的。 【成长启示】 林德太太是一个非常爱管闲事的人,虽然她很能干,担任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她这种插足别人家务事的做法并不能被认同。同时,她还将他人的事情广而告之,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善意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者传播好的德行,这才是可取的。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有些不该过问的事,我们一定不要随意去探究和散播。 【要点思考】 1.为什么马修和马瑞娜收养男孩的事情,会让林德太太震惊? 2.通过阅读上述内容,简单说一说林德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 ★【无障碍阅读】 让孩子们有兴趣读和读上去不难。丛书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促使孩子们更多、更好、更快地阅读; ★【精美彩色插图】 图文并茂的编排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增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名师导学3-2-1】 全书导读使孩子知道所阅读图书的整个故事情节,做到了然于心。独特的导学提示让孩子们知晓名著应该读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励志版名著】 本书有名言记忆版块,一句名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 ★【新课 标素质阅读】 丛书所选编目大都是与课本同步的名著,孩子爱看。书中的导读和思考题让孩子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满足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对人生的好奇与探索的需求,保留了名著特有的认识人生的特点。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过一切,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因此编者也希望家长多买书,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把你的感受分享给你的孩子,也鼓励孩子讲出他对名著的看法,只要我们有心,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