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外语教研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60.10
折扣购买: 悲观论集/学书系/外研社双语读库
ISBN: 9787513516297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人生若不以遭受苦难为当下的直接目标,我们的 存在则定然全无目的。无量的苦痛在这世上无处不在 ,它源于与生活本身密不可分的基本需求与必需之物 ,若视其为不服务于任何目的,仅为偶然之结果,则 实为荒谬可笑。每一个孤立的不幸事件在降临时,看 上去无疑都像是一场意外,然而总的说来不幸却是必 然的法则。 大多数哲学体系都宣称,灾祸的本质是消极的, 而据我所知,没有比此言更荒谬的了。灾祸恰恰是积 极的;它使人们感知到它的存在。莱布尼茨尤其热衷 于为此谬论张目;为增强其观点的说服力,他不惜使 用一眼就会被人看穿并遭人唾弃的诡辩术。好运才是 消极的;换句话说,幸福和满足感总是意味着某种欲 望的结束,某种痛苦状态的终结。 这就是为何我们通常发现欢愉并非如我们期望的 那样尽兴,而痛苦却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刻骨铭心 。 人们常说,这世上的欢愉远胜痛苦,即便并非如 此,至少此二者也能持平。若读者希望马上判断此言 正确与否,就让他比较一下这两只动物各自的感受吧 ——其中一只正在吞食另一只。 陷入任何不幸与苦痛时最好的安慰就是想一想身 处比你的苦境更难堪者,这是一种人人皆可享受的慰 藉。然而,对于整个人类而言,这又意味着怎样一种 可怕的命运啊! 我们就像一片牧场中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欢 闹嬉戏,而他把我们一个又一个地挑选出来作为宰杀 的对象。与此同理,当我们春风得意时,全然没有意 识到厄运也许已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疾病、贫穷 、肢体残疾、丧失视力或丧失理智。 时间在不断地向我们施压,就像手持皮鞭的监工 ,总在驱赶着我们,从不让我们有片刻喘息,存在的 痛苦大部分就在于此。若时间在某时停下了他的手臂 ,那一定是他把我们转交给了厌足的痛苦。 然而,不幸自有用处。因为正如若没有了大气压 人的身体骨架会爆炸散碎一样,人的生命若不再遭受 各种匮乏、艰辛与困苦之扰,如果人们到手的一切都 达到了目的,他们就会因自大而不可一世,即便他们 不会爆炸散碎,他们也会表现出肆无忌惮的蠢行—— 不,何止于此,他们会发疯的。进而,我可以说,任 何时候,一定量的忧虑、痛苦或烦恼对于每一个人都 是必要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仓物就会飘摇不定,无 法按直线航行。 工作、忧虑、苦役和烦恼共同构筑了几乎所有人 一生的命运,这一点确定无疑。然而,若所有愿望一 经出现就会得到满足,人们又将怎样度过其一生昵? 他们又该如何打发他们的光阴呢?如果这世界是一座 奢华安逸的天堂,一片流着奶和蜜的乐土,在这里每 个男子都能毫不费力地马上赢得他心爱的姑娘,那么 人们即使不会厌足致死也会上吊自杀;否则就会出现 战争、大屠杀和互相残杀。这样,人类最终会把更多 的苦难施加于其自身,远远多于现在需要承受的出于 大自然之手的苦难。 当我们刚刚步入青春,憧憬未来生活之时,我们 就像是剧院里的小孩子,在大幕拉起之前,兴致勃勃 地坐在那里,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好戏上演。我们对即 将真实发生的一切懵懂不知,这真是一种福气。设若 我们能够预见,我们将看到,在很多情况下,小孩子 们就像是无罪的囚徒,没有被处以死刑而是被判处无 期徒刑,却全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判决对于他们究竟 意味着什么。尽管如此,每个人都渴望活到高龄;换 句话说,活到一种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评价的人生状态 :“今天很糟糕,明天会更糟;如此下去直到最糟糕 的一天。” 你若尽可能地去想象太阳在其运行过程中照见了 多少各种各样的哀伤、痛苦和磨难,你就会承认太阳 要是能让地球上产生像在月球上那样少的生命现象, 要是地球表面至今仍像月球表面那样澄澈明净,该有 多好啊! 你还可以将生命看作一段无益的插曲,搅扰了非 存在的欢乐祥和。并且,无论怎样,即便你的一切还 算如意,你活的时间越长,你就会越清楚地意识到, 总的说来,人生充满失意沮丧,不,它更是一场骗局 。 如果两个年少时的朋友暮年时再次相逢,经历了 一生的暌隔,见面后的主要感觉将是对整个人生的完 全失望,因为他们的思绪将回溯至过去,那时生活似 乎如此美好,就如黎明玫瑰色的光芒在他们面前铺展 开去,生活对他们承诺了很多——然后却又兑现的太 少。这种感觉将完全左右双方的思想,两个人甚至会 因此认为对此无需言传;然而各自又会悄悄地将它拾 起,形成二人不得不谈的全部话题。 ……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