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防患未然 五千年前,中国诞生了伟大的哲学著作《易经》 。据说,这部书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羑里时所写的 。也有人认为,《易经》是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共 同完成的。《防患未然》就是研究《易经》的后人, 根据《易经》的思想演绎的一篇寓言故事: 有一家盖了新房子,但是厨房安排得不好,土灶 上面的烟囱砌得非常直,土灶的旁边还堆着一堆柴火 。 盖好了房子,这家的主人开始请客。有个客人看 到这家的烟囱,就对主人说:“你家的烟囱应该重新 修一下。” 这位主人问:“为什么要重修呢?” 这位客人说:“你家的烟囱修得太直,柴火也离 灶台太近。你应该把烟囱修得有点弯度,把柴火搬离 灶台,不然容易引起火灾。” 主人笑了笑,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他就把这事 忘掉了。 不久这家人果然着了火,邻居都赶来救火。大伙 儿一起扑火,终于将火扑灭,总算没有酿成大灾。 这家主人备了一桌酒席,感谢帮助他家救火的人 ,凡是来救火的都被请到了。但是,唯独没有请那位 劝主人重新修烟囱、搬柴火远离灶台的人。有人提醒 这家主人:“你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 会发生这场火灾,这位客人应该被请来呀!” 主人听了,十分惭愧,立即把那位提醒他修改烟 囱的人请来了,向这位客人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事后,这家主人按照那位客人的建议把厨房重新 修了一遍,并把烟囱修成了弯的,把柴火也搬到了远 离灶台的地方。 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最初出现于研究《易经》的 著作中,说出了“未雨而彻桑土,未火而徙积薪”这 样的思想。后人把这种思想概括为成语“防患未然” 。意思是把可能发生的灾祸制止在没有发生的时候。 南桶北枳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相国,后人根据他生 前的故事编纂出一部书,叫《晏子春秋》。晏婴也是 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被人们尊称为“晏子”。 晏婴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个消息,对身 边的大臣们说:“晏婴这个人善于外交辞令,现在, 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羞辱他,大家有什么办 法吗?” 楚王身边的一位大臣说:“等晏婴到来的时候, 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 ‘此人是什么人?’我就回答大王,‘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犯了偷 窃的罪。’看他怎么说。” 楚王认为此计甚好。 晏婴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二人喝得正畅 快的时候,两名官吏捆绑着一个人从他们面前走过。 楚王连忙问:“捆着的是什么人?他犯了什么罪? ” 其中一名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他犯了偷窃 罪。” 楚王扭头问晏婴:“齐国人善于偷窃吗?” 晏婴离开座位,认真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 子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树,结出的是橘子。 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出的是枳子,只 是叶子相似,结出的果子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怎么会 这样呢?这是因为两地的水土不一样。人生活在齐国 是不偷盗的,来到楚国就变得爱偷盗了,难道是楚国 的水上让人变得善于偷窃的吗?” 楚王难堪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 。寡人跟你开玩笑,反而自取其辱了。” 这篇寓言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后人根 据这篇寓言总结为“南橘北枳”的成语,意思是生长 在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这篇寓 言和成语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跟着变了。 二桃杀三士 齐国有三个勇士,都在作战时立了大功。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