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此美丽](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1110/02/20241110024107462.jpg)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93.80
折扣价: 56.30
折扣购买: 教育如此美丽
ISBN: 9787540798611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再访贵州之一 早晨6 点起床。收拾行囊准备去贵州,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去贵州,由于工作的原因,那方水土已经是我永远的牵挂。 每次出差总会在行囊中准备几本图书和刊物。今天在飞机上读的是第六期的《教育参考》。这是我最喜欢读的杂志之一,每一期都有一些值得阅读的文章,思想与文字俱佳。记得袁振国关于体育的一组文章,陈桂生关于教育研究的思考,都是首先在这本杂志上面读到的,杂志社还策划了《教师人文读本》《解读中国教育》等有影响的图书。蒙吴国平兄厚爱,我忝为杂志的顾问,顾问顾问,读读杂志就可以算是“顾”了,看了杂志给自己提几个问题,也可以算“问”了,反正不拿薪水,也就心安了。 以往,我最喜欢读的专栏之一是吴康宁教授的《碎思新语》,他看问题的角度经常是“转向教育的背后”,深刻而丰厚。这一期他关于韩非子的“治吏术”和《教师的能耐有多大》两篇文章依然是那么精彩。他概括了教师的三个基本要求:一是爱心,即作为“长者”的教师对于作为“幼者”的学生所应具有的关爱之心;二是责任,即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对于作为“社会未来成员”的学生所应具有的责任感;三是智慧,即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对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所应具有的培育智慧。如果用这三个标准来看教师,看那些在地震中各种表现的老师,是非自然也就明白了。 当然,最吸引我的是这一期的重点特稿,钱理群先生的一组讲演文字。年初曾经读过钱先生的《我的精神自传》,现在再读他的讲演,而且是在去贵州的途中读这个贵州人的讲演,感觉很特别。因为总标题是“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与我过去写的理想的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读得特别细一些。 钱理群特别提出,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和呵护学生的“黎明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指每一天都是新生活的开始,用初醒的好奇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倾听、阅读、思考,从而不断有新发现的冲动和渴望”。这种感觉,是生命的新生状态,也是所谓的“青春精神”。钱先生认为,如果教育的结果,是把青春价值全部否定掉、消灭掉,把人变成“成熟”的庸人,那就完全失败,走到反面去,这是“反教育”的教育。因此,就有必要提出“敬畏青年,敬畏青春”的概念,承认青春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价值,而且是永远的价值。 钱先生把“青春精神”概括为八个方面,即对真善美的向往,对未来的想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由此焕发出的生命激情和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停息的探索,永远不满足现状的怀疑、创造精神。从根本上说,“青春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 钱先生对于阅读问题也非常重视。他认为,人有一种“平面的生活”,一种“立体的生活”。平面生活指的是日常的生活,它是偏于物质的,这是我们每天都要过的“日子”。另一种生活,就是精神的生活,它是超越具体时空的,也是相对丰富多面的,因此叫“立体的生活”。 他指出,读书的最大特点和好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和千年、百年之遥,万里之外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招之即来”,打开书就是朋友,“挥之即去”,放下书就彼此分手,何等的自由、爽快!这就是说,读书是这样一种精神活动:一书在手,就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自由穿梭于古今中外,漫游于人类所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在阅读中重新经历、重新感受书本中的生活。因此,中小学学生不是水手,可以借助《鲁滨逊漂流记》而漂洋过海;不曾经历战争,可以通过《三国演义》和曹操、关云长一起驰骋古战场;等等,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尽管书本提供的生活、精神资源,还需要经过今后一生的实践,不断注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化为自我生命的有机组成,但在人生起点上,通过读书,可以打开一个足够开阔的文化空间,从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扩展,这对孩子终身发展中生存空间的扩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特别是经典阅读,孩子们就更可以和创造人类和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极大地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为孩子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牵着中小学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以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在一起心贴心地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为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啊! 钱先生的这些话,也许没有多少新意,但是读到这些文字,我还是怦然心动。是的,他再一次告诉我们,作为精神家园的营造者和象征,教师所追求的,而且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学生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的一个有机部分。尽管他们以后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有的甚至走向歧途,但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的美好、神圣的回忆却是无法抹掉的。或许在某一时刻,由于某一机缘,想起教师有意无意地说过的某一句话,都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片刻的温馨。这正是对教师今天劳动的一个回报。“即使学生把我们忘却了,我们仍会感到满足,因为我们毕竟曾经试图引导学生创造善良美好的童年、青少年,使他们有过一个做梦的年代。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成为学生童年和青少年记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 钱先生特别指出,教师,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工作。它背后有一个信念:播下一粒种子,总会有收获。即使这粒种子,由于后天的原因,它会夭折——这本身是显现了教育的有限性的,这最终夭折的生命,在你的抚育下,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瞬间。这就够了! 这一期还有徐平利的《老师的责任和知识分子精神》一文。他引用的两首打油诗让人从另一个角度体会教师的生存状态:“一本教案,两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匆匆,五年学问,六合难终,妻子抱怨,八方受气,久病缠身,十分可怜。”“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护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而他对于“教育的知识分子精神”的界定也值得关注: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维护教育公平与正义;不因外部依附而失去独立人格。所以,他理解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精神丧失”,一方面表现为作为弱者的老师在强者面前的“精神沉沦”,另一方面表现为作为强者的教师在弱者面前的“隐性专制”。 这一期邓志伟的《我是自由女神》一文,关于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教育感悟,也是围绕教师问题展开的。我想,国平兄在策划的时候,一定也是想让读者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 下午4 点到达贵阳,常熟民进的同志已经先期到达,在飞机场等候。我们又等了半个小时以后,与武汉民进的同志会合,一起乘面包车去金沙。需要4 个小时的路程。于是在汽车上不断地发短信问候朋友们。中间在遵义吃了晚餐。 晚上9 点35 分到达金沙宾馆。与韩县长寒暄了几句,就与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丽以及社会服务部赵会一起讨论严主席一行在金沙的具体安排。 2008 年6 月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的教育实地调研成果,调研材料丰富、深入,调研数据全面、精准,案例分析生动、具体,语言文字亲切、平实。通过调研,作者细数了中国教育改革至今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做出深刻的思考。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