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

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
作者: 曾平标|责编:李谓//杜小烨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
ISBN: 9787536090798

作者简介

曾平标,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文学创作副高职称。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魂铸京九》《激情与梦想》《远山的诱惑》《党旗作证》,报告文学集《再出发》《山神》《门神》《逐梦飞扬》等8部,中短篇小说集《祭梦》,散文集《那年那月》《生死树》等。其中报告文学《热恋红土地》、小说《祭梦》、散文《绿叶对根的情谊》等10余部(篇)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

内容简介

对面的澳门看过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中国地图上,澳门就像伸向大海的一枝美丽的莲花,荡漾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上。 四百年前,葡萄牙侵占澳门,从此,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离横琴很近,又离横琴很远。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20年前,这首《七子之歌》在澳门回归的当晚唱起,无数华夏儿女热泪盈眶。如今,20年过去了,旋律依然铭记于心。 在横琴,美丽传说从远古的轳辙中走来—— 相传,玉皇大帝有4个女儿,称为春、夏、秋、冬四季姑娘,相传她们常常结伴来到凡间的江河湖海里沐浴嬉戏。 四季姑娘相邀来到濠江,她们踏浪而舞,抚琴而歌。浴毕,夏姑娘独自来到岸边的礁石旁更换莲花裙,不巧被出海打鱼的阿豪闯见了。阿豪家住珠海湾仔,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夏姑娘一见钟情,她想起孤独寂寞的天宫,顿生思凡之心。惜别之际,夏姑娘赠阿豪大琴、小琴两把,并告知他:夜晚想念她的时候,就对着天庭拨动琴弦,但千万不要在海上拨…… 夏姑娘走后,阿豪茶饭不思,心神不定。一次出海拉网打鱼,他想起天宫中的夏姑娘,按捺不住思念之情,情不自禁,轻轻拨动起琴弦,不想天籁之音惊动了正在睡午觉的南海龙王,龙王大怒,龙头拐杖一挥,瞬间浪涛翻卷,阿豪的渔昭被掀翻,手中的大琴、小琴飘落在不远处的海上,化为今天的大、小横琴山,而阿豪则被巨浪抛到了对面的氹仔岛,成为最早的澳门人…… 岁月更替,大、小横琴山依然伫立于南海之滨,但澳门这片土地却发生了历史巨变。16世纪中叶,随着欧洲“航海大发现”的扩展,葡萄牙人于1553年开始,逐步渗透澳门…… 据记载,当年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三岛后,寻找水源时登上横琴岛,他们看中了岛上的三叠泉,并出兵占领。后来横琴人组织力量反抗,赶走了葡萄牙人。 鸦片战争后,横琴、澳门隶属不同辖区,对横琴岛而言,澳门就是一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邻居。 来到澳门采访时,虽是暮春,但阳光明媚,海风和煦。 澳门这座小城,除了给人挥金如土、千金散尽的错觉外,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时尚气息和浓厚的历史韵味。 官也街是澳门氹仔岛一条长约115米、宽约5米的老街。绿色的屋子,异国的建筑,红色的玫瑰花,窄窄的石板路,满满的葡式小清新风格。街内中、西食肆林立,有许多葡国菜馆,街道两边,密密麻麻开着数十家卖“手信”的商店,洋溢着浓郁的澳门市井风情。 到达官也街巴士站,广播用普通话、粤语以及葡萄牙语各报一遍。走下公交车的那一刻,看着极蓝的天空,极好的太阳,我心境怡然,充满了无限遐想。 我的采访对象阿坤的档口就在澳门驰名老字号“莫义记雪糕店”的不远处,门面小而精,摆满了澳门的特色食品:盒装的杏仁饼,散装的牛肉干、蛋卷、姜糖,还有放在玻璃罐里按两称的话梅、柠檬、八珍果等,应有尽有。他们的特产主要卖往横琴。 阿坤是澳门氹仔岛上的居民,黑黑瘦瘦,言谈中透着几分精明。他带我来到隔壁一家驰名的水蟹粥餐厅,据说这水蟹粥是取膏蟹、肉蟹和水蟹三种蟹的精华部分熬出,蟹黄与粥融为一体,粥面上泛起一层金黄,诱人夺目,美味了得。 我们每人点了一碗水蟹粥。 “横琴没开发前,那边主要以养蚝、打鱼为主,少许自家种植的蔬菜拿到澳门这边卖。”在与我闲聊时,阿坤告诉我,20年前,他时常从澳门路环搭木船到横琴,在简易的关口留下自己的回乡证,钓上一天的鱼再返回澳门。 “以前过(那)边空荡荡,睇(看)过去咩耶(什么)都有(没有)。”阿坤告诉我,那时的横琴只有几个小村子,几家很小的酒家,除了钓鱼吃海鲜,横琴实在找不出其他可以消费的东西。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到1993年期间,澳门方面就想与珠海合作,由澳门方主导开发横琴,主要做来料加工业。也是那个时候,阿坤和朋友在横琴办了个针织厂,做些袜子、毛衣的来料加工,后来厂子垮了,还亏了50多万澳门元。 阿坤仰天长叹,但已覆水难收。 “功亏一篑了?” “保(是)啊!个阵(那时)连接横琴岛与珠海的横琴大桥还没有落成,货物装船从横琴去珠海要3个小时,过澳门才几分钟,阴公(倒霉)啊!” 除了针织厂,当时还有一些玩具厂、制衣厂等小企业进驻,但因规模较小,效益差,加上周边配套企业少,处于“孤岛经济”状态的横琴让这些澳门中小企业难以扎根,最后这些企业陆陆续续撤出。 阿坤前功尽弃,还亏了钱,郁闷了好一阵子。 厂没开成,阿坤却看到了另一种“小额贸易”:向横琴输送澳门的香烟、化妆品、录音机、录像机、进口水果等。 阿坤和朋友买了艘快艇。 “当时摄像机最走俏,全国各地有好多电视台都会派人在横琴那边等着我从澳门送过去这些‘私货’。” “要够胆。乘着大雾,干上一单就是上万。”他狡黠一笑。 澳门回归后,政府打击偷渡走私,横琴这边修起了铁丝网,海岸线20米内不准闲人靠近。 “有(没有)生意做了。” “那后来你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