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大传(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种记载,大同小异。 小异虽存,但弘农华阴人却三书同词。 白纸黑字,赫然在目,这不是普通的黑字。如果 说历史是一块碑,它就是镌刻其上的碑文;如果说历 史是一条河,它就是淌在其中的流水。一千多年来, 它被一代又一代人认读,流过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河 *。 然而,当我们重读上述记载并考诸其他一些史实 时,不能不提出这种问题:杨坚的家世与弘农杨氏究 竟有什么关系呢? 如前所述,魏晋南北朝时的名门望族,十分讲究 地望、婚姻、官宦、家学。如果用这四条衡量一下杨 坚的家世,情形该是怎样的呢? 先看杨坚家的地望。 根据史**载,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 孙。杨震是弘农华阴人,史书上的确明明白白地记载 着。但从杨坚上数六代,每一代人都有实实在在的记 载。很可惜,从杨坚的六世祖杨铉再往上数八代至杨 震,历史只能划一条虚线。杨坚家世只告诉我们,杨 铉是杨震的八世孙,而这中间六世姓甚名谁,任何官 职都虚无缥缈①。人们**可以怀疑,这六世的虚线 是人为制造的,如果将这六世确确凿凿地写出,那么 杨铉以上的八代所指,可能不是弘农杨震,而可能是 什么别的杨氏。 与杨坚为弘农杨氏的证据为虚相反,杨坚家族世 居武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却证据确凿。史书上 说,杨坚的六世祖杨铉任燕北平太守。杨铉又生杨元 寿,北魏时为武川镇司马,从此子孙便世居此地。北 平在今河北遵化附近,杨元寿怎么跑到荒远的武川镇 去任司马呢?原来,杨铉任北平太守的燕,是十六国 时期的后燕。397年,兴起于代北(今山西大同北)的 北魏*破后燕国都。以后又将许多后燕国的居民迁往 代北。迁徙人口*多的一次竟达三十多万。杨铉从北 平到武川,很可能与后燕灭亡、人口迁徙有关。从此 世居武川,生儿育女。 再看杨坚家族的婚姻。 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贵族的名门闺秀。但 杨坚娶妻,是在其父杨忠功成名就之后,名门之子娶 名门之女,理所当然。至于杨忠之妻,**不是什么 名门之后。在杨坚的记忆里,只知道他母亲的娘家姓 吕,是山东一带的人。北周武帝统一北方后,杨坚曾 派人去山东打听其外祖父家的下落,但杳无音信。大 约是在杨坚当上皇帝以后不久,一个自称是*** 亲戚的人被带到隋文帝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杨坚问。 “吕永吉。”来人答。正与杨坚之母同姓。 “家居何方?” “济南郡。”济南郡即**山东济南,又一次与 杨坚所记忆的事情相契合。 “你与我家何亲?”显然,杨坚的语气里减少了 些许狐疑,多了几分想证实什么的成分。 “我姑姑是杨忠的夫人。” “你姑姑姓甚名谁?”杨坚的追问*加急切。 “我姑姑姓吕,字苦桃。” 一切都被证实了。来人纵有包天之胆,前来冒认 皇亲,也不可能将姓氏、家乡契合得如此准确,*不 可能知道自己母亲的小字,来人就是自己亲娘舅的儿 子吕永吉。在进一步的勘验中,杨坚又知道了自己的 外祖父叫吕双周,外祖母是姚氏,如今已经双双离世 。另外,还有一个舅舅吕道贵依然健在。杨坚听说, 急忙下旨将舅舅召进宫来。 甥舅相见,杨坚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自己的外 祖父虽被追封为上柱国、太尉、齐敬公,外祖母虽被 追封为齐敬公夫人,但他们都已双双作古,没能活着 享*这分荣华。如今自己已经是龙登九五,而外家却 枝零叶落,一股悲凉之感袭来,不禁潸然泪下。谁知 吕道贵由于家世寒微,没有教养,不知礼数,言语粗 俗,举止莽撞。他见杨坚落泪,丝毫没有悲戚之容, 反而嘻嘻哈哈地对当今**指名道姓。他端详了杨坚 半天,*后竟说出这样一句话:“嗯!太像我苦桃姐 姐了,一看就知道不是别人的种子。” 俗话说,娘亲舅大。吕道贵再粗鄙,毕竟是杨坚 的亲娘舅,而且是**活在世上的舅舅。杨坚无法, 只得让人一方面满足他一切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严禁 他接触下臣,以免失了皇家的体面。杨坚的外家如此 ,说明其父辈的姻亲*不是什么名门望族。 杨坚家族的仕宦情形如何呢? 杨坚的六世祖杨铉任后燕北平郡守,是中层的地 方行政长官。后燕亡,被徙至代北,成为普通镇民。 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北魏时任武川镇司马,是 *镇行政长官的**幕僚。 杨坚的高祖杨惠嘏、曾祖杨烈,都是北魏的中层 地方行政长官。 杨坚的祖父杨祯为北魏宁远将*,官在五品上。 北魏末避乱于中山,可能连官也丢了。 杨坚的父亲杨忠十八岁时客居山东,官无一阶, 职无一品。直到杨坚出生时,杨忠的官品与其父祖还 不相上下。(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