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 虽是南方气候,秋风堕叶,萧瑟凄凄,在冷寂的 天空下,他吃力地在蚯蚓般的曲益山路上往上攀登着 。寂寥的路上,只有如泣如诉的泉水伴着他那无着的 心境,使他备感悲凉。抬头望去,那无人过问的幽冥 小草,像是浸过了世间的苦泪,显得干枯和无力。在 半山腰上,他停了下来,坐在沙石墩上,望着那色彩 斑斓、细嘴短尾的翠鸟,正衔着一只草虫钻进了窝巢 ,隐隐地传出吱吱的雏鸟争食声。“唉!”他叹了一 声,“连树上的雏鸟都有妈妈陪着。可自己,却孤苦 伶仃煎熬在苦海。”此刻,他觉得只有找到慧龙寺, 似乎才能脱离苦海,游到传说的彼岸。于是他鼓起了 勇气,一挺身,又向山上爬去。 他,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黑色的对襟上衣浸出了 汗渍,肥大的白色裤子被荆棘划破了好几个口子。远 看,一副典型的南方闽粤的打扮;近看,那双苦涔涔 的眼睛,加上那红肿的厚眼皮儿,仿佛一只白色的雏 鹤陷在沼泽地里,举步维艰,起飞无能。茫茫尘世, 芸芸众生,他似乎还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尝够了尘世 的悲欢离合,被无情的世道扭曲着他幼小的心灵。他 ,坚韧地往山上奔去。 夕阳西下的时候,那西山的余晖却早早地消失了 ,像是不忍心俯瞰这孩子的悲痛,给山腰蒙上了一层 昏暗的雾霭。 慧龙寺坐落在山坳里。 他伫立在山门外良久,拉起铜环“咣咣”地敲打 几下,便听到缓缓的脚步声。 门吱的一声开了,现出一位白须长老,身穿一件 深灰色的海青,面色清癯,双手合十问道:“小居士 ,有事吗?” “有……有事。” 老和尚迟疑了一下:“啊……请进来吧。” 这是一座小庙,白须老人便是这座小庙的开山和 尚。二人进了唯一的一座大殿,只见油灯燃燃,香烟 袅袅,中间一尊大佛,四壁悬着几块看不清的匾额。 “坐吧。”老和尚指着一条破旧板凳,“慢慢说 。” “不,”男孩子垂泣道,“我是来拜师的。” “想做居士?” “不,当和尚!” “当和尚?”老和尚甚感蹊跷,寂寂土庙,幽幽 山坳,一个顽童来此出家?然而,在老和尚眼里,大 凡出家者,不是胸怀难言的隐痛,便是夙愿使然,遂 问道:“你为什么想出家呢?” “看破红尘!” “哈哈……”老和尚的笑声四壁回响,仿佛他一 生中第一次大笑,“小居士,你没看破!” “是看破了。”小孩子把“是”字加重了语气。 老和尚收敛了笑容,和蔼地说道:“喊着看破红 尘的人,正是僧俗之间的有情者。须知,染尘容易拔 尘难,真正的夙缘,明心见性者是喊不出看破红尘的 ……” “这……我不懂。”小男孩扑通跪倒在地,“师 父,我要当和尚!你把我留在庙里吧!” “你家里?” “我没有家,”小男孩哭咧咧的,“我想……当 和尚,谁也不会欺负我啦。” 老和尚眯起怜悯的眼睛,思索了半晌,问道:“ 诚否?” “诚!”小男孩说罢,叩起头来,“师父,我真 是诚心做和尚的。” “学佛,”长老说,“可没那么容易呀!” “我知道,我也读过一些教理和经书。” 长老搀起小孩,说:“那么你知道佛祖是哪一位 ?” “释迦牟尼佛。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 二十九岁舍弃王位,在雪山修行六年,在菩提树下成 了佛。他的教义是以慈悲、平等、智慧、解脱为根本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好啦!”长老打断了孩子的回答,“背诵容易 修持难哪。坐吧。” 小孩仍回到旧木凳上,两只眼睛不动地盯着长老 ,巴不得他立刻答应自己做和尚。然而长老仍是不慌 不忙,慢慢地坐在孩子对面的那张破旧得直摇晃的太 师椅上,眯着眼问道: “俗家姓什么?”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