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

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
作者: (美)房龙|译者:郭秀萍//程晨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
ISBN: 9787514612684

作者简介

房龙(Van Loon.H.W.,1882—1944),杰出的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31年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以及此书《人类的故事》等。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读者喜爱。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内容简介

或许有人认为我的这种比喻不太合适,因为汽车 是没有灵魂的,而奴隶是有灵魂的,可能比我们的灵 魂还要高尚,值得我们拯救。毕竟如今我们的思想比 过去进步多了,不可能退回到古代的奴隶社会。 可是当年的希腊人可不这样想。假如他认为这样 的做法有问题,他或许会提出反对意见:“就算你说 得对,可不这样做,我们怎样生活呀?”就像如果有 人向我们说起煤炭、建筑或者深海捕鱼等危险的行业 时,我们也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一样。我们需要煤,我 们要修建房子,我们要吃鱼。我们想用一些合理方法 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于是我们安慰自己,这些从业者 是发自内心喜爱这项工作的,他们待在矿井里或坐在 渔船上,比在办公室里上班*满足。但是我们没有办 法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只好全然不去想内心深处冒 出的疑问。 我们在研究希腊艺术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他们靠 剥削他人生活,因此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来将艺术发展到如今我们无法体会的精美程度。 上面所讲的是希腊艺术的背景,那么这些希腊人 在自己的地盘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呢?这些少 数希腊上层阶级,他们所处的,正是如今这个残缺的 世界所能想象的***的时代。 艺术也好,文学也罢,都需要花时间。能在火灾 中拉琴的人恐怕就只有尼禄了,就一般情况我们敢肯 定地说,伟大的艺术是不会产生在动乱时期的。因为 这些挖战壕、砍树,忙于狙击掳掠、挥舞旗帜的手太 累了,已经无法再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而为一家人 的生计而发愁的人的想法,和正在构思设计新式教堂 的建筑师的想法,怎么会一样呢? 有时间构思才能发展艺术。驾船行驶在狂风巨浪 中,是不会有时间去想艺术的,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 候,你才能静下心来,看到自己从来没有想到的美好 的东西。这样,你就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画家或者 是音乐家。每个**艺术发展*好的时期,总是产生 在动乱之后。 我们对于希腊人定居之后的早期艺术不是很了解 ,因为那时候希腊人全是用木头来作为建筑和雕刻材 料,希腊和埃及的气候不一样,曾经的木制品早就* 烂了。我们从希腊人修建神庙的方式推测出希腊人原 来是用木头建造庙宇的,从希腊人的雕像上也可以看 出原来的雕刻材料是木头。对于这一点我不想过多介 绍(因为用语言来介绍形象和声音实在不是件明智之 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图书馆里去看看那时的雕 像图片。看了图片后,你可能会联想到什么东西。是 的,雕像会令你联想到木制图腾。这些雕像大多是用 树干雕刻而成的,因此看上去难免呆板拘束了些。 要研究一个东西的来源,*好先从它的名字入手 。据语言学家介绍,古希腊文字中的“刻像”是从动 词“擦”演变来的。只这一个字就解释了所有问题。 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木雕像,但是在提落岛和萨 摩斯岛发现的公元前7世纪的早期大理石雕像,和木 柱**相似。石雕的人像仿佛围着一块从人身体上垂 下来的布。然而,希腊晚期的石雕人像看上去却十分 灵动飘逸。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石雕艺术 家也必须遵循木雕艺术的传统。 P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