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作者: (英)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责编:王逸明|译者:曹大鹏
出版社: 国际文化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0.00
折扣购买: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ISBN: 9787512512603

作者简介

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Frances Stonor Saunders),现居于伦敦。198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文献纪录片独立制片人,《卫报》《洛杉矶时报》、BBC电台等的撰稿人。曾以独立制片人身份拍摄了纪录片《无形的手:关于现代主义的另一部历史》(Hidden Hands: A Different History of Modernism)。出版过《恶魔的经纪人》( The Devil’s Broker)、《墨索里尼的女人》(The Woman Who Shot Mussolini)等多部作品,《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是其经典代表作。 译者:曹大鹏,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一具优雅的尸体 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 都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T. S. 艾略特:《焚毁的诺顿》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圣特罗佩降了大雪,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塞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哲学家艾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对这座城市之寒冷“胆战心惊”,他写道:“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冷战真正令人恐惧的,在于它制造了虚假的现实。《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想问的是,知识分子在多大程度上卷入了造假,还不可思议地夸大它们。这是一部思想文化史,更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历史。在中央情报局常年可观的财力支持下,那些西方高层文化领域最活跃的知识分子们,名义上为了维护言论自由,实则在源源不断地投身到文化冷战的最前线。受中央情报局资助的20世纪西方文化名人,包括艾赛亚·伯林、T. S.艾略特、乔治·奥威尔、W. H. 奥登、波洛克、玛丽·麦卡锡、罗素、欧文·克里斯托尔、小施莱辛格,等等,我们读完本书,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单,这些人中,有人的确不知道被中情局利用,他们只是因为有人送来了免费的头等舱机票而乐得去度假胜地享受一番,而有的则非常清楚资金来源,他们中有些人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形象而声称自己不知道。作者通过梳理美国政府的解密文件、私人档案资料和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等,以缜密的方式,为读者梳理、叙述、论证了这场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操纵的与苏联的文化战。本书内容引人入胜,开卷即让人欲罢不能,是一部思想深刻、资(史)料丰富的经典之作。 本书被译成十多种语言,是一部经典著作,是“对战后时期的理解有真正贡献的作品”(《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