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颜氏家训/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ISBN: 9787222078406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④;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②;群从疏薄,则僮 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④,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 .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 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①子侄:卢文□日:“子侄,谓兄弟之子也。” ②群从:指与前句中“子侄”同辈的族中子弟。 ③躇:践踏。蹈:踩。 兄弟之间不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会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不互相爱护 ,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僮仆之间就会成 为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随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 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 什么对多数人可做到的,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统领几万军队,能使部属 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做到的, 对关系亲密的人却不行呢!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①,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 ②,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乏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 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③,处重责而坏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④,换子 而抚⑤,则此患不生矣。 ①骨肉:此指妯娌为同胞姊妹关系而言。 ②感霜露而相思:《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即此句所本。 ③公务:这里指大家庭内部的集体事务。 ④恕己:谓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⑤换子而抚:互相交换孩子抚养,这里指把兄弟的子女当成自己的子女 。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 ,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们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互相思念 ,仰观日月的运行而遥相盼望。何况妯娌本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 环境里,互相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太少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 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出于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 区恩义。如果她们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加 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会产生了。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①,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沛国刘□,尝与兄□连栋隔壁②,□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怪问之, 乃日:□向来未着衣帽故也③。”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①林思进日:“《尔雅·释言》:‘猷,肯,可也。’‘肯’‘可’互 训。此‘可’字正作‘肯’字用。”韩愈《故贝州司法参军李君墓志铭》: “事其兄如事其父,其行不敢有出焉。”盖本此文。 ②赵曦明日:“《南史·刘□传》:‘□字子圭,沛郡相人。笃志好学 ,博通训义。弟五□,字子墩,方轨正直,儒雅不及□,而文采过之。’□ 音桓,□音津。”沛国:地名,在今江苏萧县西北。 ③此句意思是:弟敬事兄,应声时须衣帽整齐。向来:刚才的意思。 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敬事兄长,又何必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如自家 孩子恩爱呢?以此反观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国的刘□与哥哥刘□ 住房只隔一层墙壁,一次,刘□呼叫刘□,连叫几声都没有答音,过了好一 会儿才听见刘□答应。刘□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刚才还没有 穿戴好衣帽。”以这样的态度敬事兄长,可以不必担心哥哥对弟弟不如对自 家的孩子了。 江陵王玄绍①,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 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⑦。及西台陷没③,玄绍以 形体魁梧,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④。 ①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王玄绍:人名,其事迹不详。 ②此两句说:兄弟三人虽勤勉相待,相见时仍有替别人做得不够之感。 孜孜:勤勉的样子。 ③西台:指江陵。 ④并命:指相从而死。 江陵的王玄绍,与其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别友爱,谁要得到美味 新奇的食品,除非是三人在一起共享,否则绝不会有谁先去品尝。虽然互相 勤勉相待,见面时仍觉自己替别人做得不够。赶上西台陷落,玄绍因为体形 魁梧,被敌兵包围,两个弟弟争着去抱他,请求替哥哥去死,但终于未能消 解厄运,被一同杀害。P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