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音乐(西方经典绘画中的音乐主题)(精)

看见音乐(西方经典绘画中的音乐主题)(精)
作者: (法)弗洛朗斯·热特罗|译者:李祎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看见音乐(西方经典绘画中的音乐主题)(精)
ISBN: 9787568055642

作者简介

【法】弗洛朗斯·热特罗(Florence Gétreau) 弗洛朗斯·热特罗博士是法国知名美术史学家兼音乐学家,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乐器学与音乐图像学”的专家。她拥有25年文化遗产管理者的经验,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她还曾在巴黎的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器乐博物馆工作20年。 她于1995年创办了年刊《音乐·图像·乐器》(Musique ? Images ? Instruments)。她也曾担任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音乐图像学与乐器学教师,策划和组织了多场展览,包括“欧洲乐器制造业”(1985年)、“巴黎的乐器演奏家与弦乐器制作师”(1988年)、“巴黎街头的音乐家”(1997年)、“看见音乐,16—20世纪美术作品中的音乐主题”(2009年)、“听见战争”(2014年)、“葡萄酒与音乐”(2018年)。 作为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她,因卓越的艺术成就与贡献,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与文学指挥官勋章。

内容简介

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在住宅和神庙的墙壁与日常和礼仪用品上描绘了音乐。这些视觉痕迹作为家庭习惯与集体的节庆、政治和宗教活动的蛛丝马迹,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音乐活动及其象征意义和体现的深层信仰。每个文明、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种种见证。这些见证或是精英的,不凡的,是上层文化的印记(图4),或是大众的,不起眼的,但还是满载信息和意义。在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起,由于王公贵族和艺术家对古代艺术的痴迷,许多用音乐来传播神话和宗教准则的主题重获新生,装饰宫殿、绘画陈列室与家庭、宗教和纪念器具的大型系列作品就是明证(图5)。 16—20世纪的艺术家如何描绘音乐?这就是本书提出的问题。本书介绍的作品首先关注音乐的物质性,即乐器、乐谱、表演的动作、人物和活动场地。鉴于音乐同样具有的非物质性、转瞬即逝的特点和音乐引发的感受,它能比其它艺术更直接、更有力地引发想象。因此,它激活了人类的寓言、重要神话、历史和宗教。这就是许多图像超越声音现实的搬移、通往象征世界的原因(图6)。 描绘音乐的准则是多种多样、不断演变的,通常也是艺术家及其主顾心照不宣的。这些准则借助具象工具,还原了物品、“故事”和理论,使其具有可辨认的特征。这种特征诉诸暗含的、同样用于文学、戏剧、歌剧与公共和私人建筑装饰的神话、历史和宗教知识,因此能让观者一望而知。然而,到了19世纪末,初具雏形的现代性逐渐解构了这些描绘音乐的准则,甚至用“形象①”废除了音乐的一切化身。这也是本书最后一章呈现的内容。 350余幅经典画作,展现西方音乐主题绘画的创作演变之迹 16—20世纪的艺术家如何描绘音乐?这就是本书提出的问题。本书介绍的作品首先关注音乐的物质性,即乐器、乐谱、表演的动作、人物和活动场地。音乐同样具有的非物质性、转瞬即逝的特点,它能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力地引发想象。因此,它激活了人类的寓言、重要神话、历史和宗教,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有能记录下音乐的曲谱、声音之外还有大量关于音乐的图像存在。本书从特定主题让人们全方位了解音乐在绘画艺术品中的再现,也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音乐及表演者的历史。 知名学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排合理的章节布局讲透西方16—20世纪音乐主题绘画的无穷魅力 诗歌和音乐之神阿波罗在缪斯女神的簇拥下弹奏着里拉琴;传奇诗人俄尔普斯闯入地狱拯救爱人奏唱着动人的悲歌;占星神话中的维纳斯接受年少的管风琴师的致敬......自古代以来,人们不仅用众神的形象和传奇故事象征音乐,也将这些音乐的创始神话描绘在了不朽的视觉图像里。本书搭配精美清晰的图片,从音乐的神话起源开始讲起,跨越古典、浪漫、印象、综合、象征主义等画派的作品,讲述其创作背景,让我们了解每个时代真实的音乐活动及其象征意义和体现的文化信息、深层信仰。 引领读者用阅读的方式聆听音乐,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绘画,让我们每读到似曾相识之处,仍能发出惊奇的目光。 本书对于喜欢绘画、音乐的读者来说是一条深入认知西方绘画与音乐文化的的途径,也是对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营养补充。同时对国内的音乐图像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