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全译典藏版)/百部最伟大文学作品

绿山墙的安妮(全译典藏版)/百部最伟大文学作品
作者: (加)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译者:方聿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2.70
折扣购买: 绿山墙的安妮(全译典藏版)/百部最伟大文学作品
ISBN: 9787540458355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出生于加拿大克利夫登,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她九岁开始写诗,长大后以教书为生。1904年春天,蒙哥马利一时灵感迸发,花费两年时间以自己生活过的卡文许迪村为背景,创作了《绿山墙的安妮》。在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露西认真地一本一本把安妮的故事写成了系列。这些以“女孩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小说,至今在英语国家畅销不衰,并先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也多次被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蕾切尔夫人吃了一惊 蕾切尔·林德一家就住在埃文利大街往下斜伸进小山谷的地方,四周 长满了赤杨和鲜红的倒挂金钟,一条小溪横穿过山谷,它的源头在老卡斯 伯特家农场的树林里。这条小溪在流经树林的最初阶段水势湍急,分出众 多支流,一路上留下许多隐秘的池塘和小瀑布。但当它流经林德家门前的 山谷时,已经变成一条安静又循规蹈矩的小溪。也许是它知道,如果要从 蕾切尔·林德家门前经过,就必须要端庄有礼,否则无法从蕾切尔夫人那 敏锐的目光下逃脱。说不定此刻蕾切尔夫人正端坐在窗前,用犀利的目光 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包括小溪和顽童。如果她注意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情发生,在查出个究竟之前她是不会安心的。 很多住在埃文利及其附近的人都对邻居的事怀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却 忘了自家的事,不过蕾切尔·林德可不一样,她在打听邻居的事情时,还 能把自家的事情料理得妥妥帖帖的。她可是个有名的家庭主妇,做起家务 得心应手,干净利落。她还管理着一个裁缝小组,协助礼拜日学校的工作 ,此外,她还是教会妇女团体和对外传教互助会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有 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生活异常忙碌,蕾切尔夫人依然能够抽出时间几个 小时一动不动地坐在厨房的窗前,一边牢牢注视着那条穿过山谷又在陡峭 的红色山冈上蜿蜒而过的街道,一边手不停歇地缝着棉被——她已经缝了 16床棉被了——埃文利村的主妇们经常无比敬畏地谈到这一点。埃文利村 位于一个伸入圣劳伦斯湾的三角形的小半岛上,两边都是水,任何人想要 进出都得走山冈的那条街道,也就是说,不论是谁,都无法逃脱蕾切尔夫 人那双敏锐的眼睛。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蕾切尔夫人跟往常一样,在窗前坐着。明亮和煦 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房子下方斜坡处的果园里浅粉色的花朵争相绽放, 就像新娘脸颊上泛起的红晕,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飞舞着。托马斯· 林德,一个温和、瘦小的男人——埃文利的人们都把他称为“蕾切尔·林 德的丈夫”——正在谷仓后面的山丘上播撒晚萝卜籽。蕾切尔夫人心想, 这时候,马修·卡斯伯特也一定在绿山墙农舍旁靠河沿宽阔的红土地上忙 着同样的农活吧。因为前一天傍晚,在威廉·J.布莱尔的店里,蕾切尔夫 人听见马修回答皮特·莫里森的问话时曾经提到,他打算第二天下午种晚 萝卜。这事儿当然是皮特主动问的,因为马修·卡斯伯特这辈子从来没主 动跟别人说过任何事。 然而今天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在这个繁忙的午后三点半的时刻 ,马修·卡斯伯特却驾着马车不疾不徐地穿过山谷,更难得的是,他还穿 着自己最好的一套衣服,戴上了白领结,这可是他离开埃文利村去办事的 明证。而且他还驾着那辆栗色母马拉的轻便马车,这说明他要出远门。可 是马修·卡斯伯特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呢? 如果做这种事的是村子里的其他人,蕾切尔夫人只需要综合各种因素 加以分析,便能将真相猜个七七八八。但是马修则不一样,他平日里难得 出一趟门,所以肯定是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急需解决;而且马修这个人非常 害羞,不喜欢同陌生人打交道,甚至都不愿意去任何一个需要与人交谈的 场合。可现在他却戴着白领结、穿着礼服驾着马车出远门,实在是件稀罕 的事儿。蕾切尔夫人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么,一下午的好兴致就 这样全没了。 “喝完下午茶我就到绿山墙农舍转一转,这件事得打听个明白,我要 问问玛丽拉他到底去哪里了,为什么去。”这个了不起的主妇得出一个结 论,“现在这个时节,马修轻易不会进城,而且他又不探亲访友。要是没 了萝卜籽儿、得去城里买的话,不至于打扮得那么隆重,还驾着轻便马车 去。要是去请大夫,他的马车跑得又不够快。但是昨晚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所以他今天才会出门。我实在是不明白。如果不弄清楚马修·卡斯伯特 今天驾车离开埃文利的原因,我是一分钟都不能安宁了。” 于是,蕾切尔夫人喝完茶便出发了。从这里到卡斯伯特兄妹所住的绿 山墙农舍路程并不远,他们那幢结构很乱的大房子掩映在果树园中,从蕾 切尔家的谷地顺大路过去不到四分之一英里,但因为山路狭长,走起来就 显得很远了。马修·卡斯伯特和他的父亲一样都很害羞又沉默寡言。当年 他父亲创建家园的时候,就选择离同胞尽可能远一点,但是又没有完全躲 到树林里去。所以绿山墙农舍刚好就建在清理出来的那块空地的最边缘处 ,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埃文利的其他居民们都沿着街道挤挤挨挨地住在一 起,从那里几乎看不见绿山墙。蕾切尔·林德夫人一直觉得这种地方根本 就不能住人。 “这种地方只能勉强住一住,不可能有什么好生活,就是这样,”她 一边顺着小路走下去,一边嘟囔道。这条路上还留着马车经过后深深的车 辙印,草木茂盛,路两旁有很多野蔷薇。“也难怪马修和玛丽拉的性格有 些古怪了,就两人,还生活得这样闭塞。周围再多树也没用,人又不能跟 树做伴。不过如果能做伴的话,这些树还真不少。我倒愿意天天对着人。 当然啦,他俩看上去好像还挺满意的,不过我觉得他们是已经习惯这样的 生活吧。人总是什么都能适应,包括上绞刑架,就像那个爱尔兰人说的那 样。” 正想着,蕾切尔夫人已经从小路跨进了绿山墙农舍的后院。院子里一 边栽着高大的柳树,另一边是笔直的白杨,地上干净得看不到一块碎石或 者一根散落的树枝,如果有,就一定逃不过蕾切尔夫人那双敏锐的眼睛。 蕾切尔夫人暗自点头,她觉得玛丽拉正和自己一样,收拾起家务来也是勤 快仔细。 这样说着,蕾切尔夫人已经走出了小道,跨进了绿山墙农舍的后院。 院子里干净整洁,一派葱茏的绿意,一边栽着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像族 长一样;另一边是笔直的白杨。院子里一切都井然有序,没有一根木棍或 一块石头放错了位置,因为如果有的话一定逃不过蕾切尔夫人那双敏锐的 眼睛。她在心底里暗自同意:玛丽拉·卡斯伯特收拾院子肯定跟她打扫房 间一样频繁。人们甚至可以直接在地上吃饭,连一点土都沾不到。 蕾切尔·林德用力敲一敲厨房的门,听到准许后便迈步走了进去。绿 山墙农舍的厨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看上去就像是许久未被使用 过的客厅。屋子的东、西两面都有窗户,西面的窗户正好看清后院的景致 ,一束六月的光线温暖地射进屋子。东面的窗户在缠结环绕的葡萄藤映衬 下变成了绿色,窗外的果园里樱桃树举着一树白花,小溪边生长的白桦树 正随着清风微微摇摆。玛丽拉一向喜欢坐在东面的窗前以避开光线的直射 ,她认为,世界是严肃认真的,阳光的直射看起来似乎有些肆意轻率和不 负责任。今天,她依然坐在东面窗前,手里织着什么东西,身后的桌子上 晚餐的餐具摆得整整齐齐的。 蕾切尔夫人一踏进屋子,身后的房门还没关好,便立刻将桌子上的每 一样东西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桌上摆着三个盘子,所以玛丽拉一定在等 着马修和什么回来一起喝茶。但是盘子里盛的都是些日常食物,只有海棠 酱和一种蛋糕,所以她所等待的客人应该不是什么大人物。课室马修为什 么戴着白领结,穿着礼服,还赶着栗色母马的轻型马车呢?这个一向安静 、没什么神秘的绿山墙里发生的这个怪事儿,可真把蕾切尔夫人给弄得头 昏脑胀。 “晚上好,蕾切尔,”玛丽拉神采奕奕地打着招呼,“今天晚上天气 真好啊。请坐吧。家里人都好吗?”玛丽拉和蕾切尔夫人之间始终有一种 友谊维系着,这种感觉没法用别的词来形容。虽然她俩完全是两种不同类 型的人,不过也许正是这样,她们才能相处更融洽。 玛丽拉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棱角分明,缺乏女性的柔美曲线。她 的黑发中已经出现了几缕丝,头发总是挽成一个结实的发髻盘在脑后, 用两只发卡紧紧地别起来。她看起来像是那种阅历有限、刻板严肃而又僵 硬的女人,实际上正是如此。不过她的嘴边流露出的几分略带幽默的神情 给这个印象做了些许补救。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