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与国士(1811-1911湖湘士人的家与国)

乡野与国士(1811-1911湖湘士人的家与国)
作者: 十年砍柴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27
折扣购买: 乡野与国士(1811-1911湖湘士人的家与国)
ISBN: 9787510893254

作者简介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知名文史专家、时评家,《财经》杂志新媒体主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有《闲看水浒》《闲话红楼》《进城走了十八年》《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找不回的故乡》《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历史的倒影》《家国与世情》等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

这个大舅哥不好当:曾纪泽的烦恼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其兄长桢第 2 岁时夭亡,曾国藩去世后,曾纪泽承袭侯爵。 承袭了爵位,同时意味着也要挑起大家长的责任,可这大家长很不好当。曾国藩官至一品,位居封圻,不用说稍微利用手中权力就能给子孙后代积攒好几代也用不完的财富,光是自己的养廉银,也能使儿孙辈衣食无忧。但曾国藩为官律己甚严,到了晚年时期更是如此,那些养廉银也多半接济亲朋或捐作公益事业。生前又留下遗言,他死后不许儿子收赙银。古代这样的大臣办丧事是很费钱的,朝廷按最高标准补助也不过区区 3000 两,等丧事办完, 曾家就没剩下多少财产了。弟弟曾纪鸿看病,曾纪泽还要向同乡刘锦棠借钱,左宗棠听说后感佩不已。 曾纪鸿的身体不好,在父亲逝世后蒙恩荫赏赐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他醉心于数学、天文、地理,对做官不感兴趣,那点薪水很难养一大家子。曾国藩的几个女儿中,除最小的满妹曾纪芬嫁给衡山聂缉椝(字仲芳)还算不错外,其他几个或遇人不淑,或丈夫早逝,或夫家家境中落。作为大哥的曾纪泽,有义务要帮衬弟弟妹妹。 光绪三年(1877 年)七月,曾纪泽为父守丧期满,以承袭一等毅勇侯爵位入京。光绪四年(1878 年)秋,被委任为出使英国、法国的钦差大臣,他聘请办事还算扎实的二妹曾纪耀的丈夫陈远济(字松生)为二等参赞官,让妹妹全家跟着自己出洋,既解决了妹夫的饭碗问题,又让夫人和儿女有亲戚的照应,可谓公私两便。 曾纪泽知道慈禧老佛爷很精明,这种聘至亲的事肯定会知道。于是在出国前陛见慈禧时,特意禀告: 现在携带之二等参赞官陈远济,系臣妹婿,臣敢援古人内举不避亲之例,带之出洋。缘事任较重,非臣亲信友朋素日深知底蕴者,不敢将就派之。陈远济系原任安徽池州府知府陈源兖之子。陈源兖随江忠源在安庆庐州殉节,乃耿介忠荩之臣,远济系其次子,操守廉洁,甚有父风。[ [清]曾纪泽:《曾纪泽日记》(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 816 页。 ] 这段话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援引“内举不避亲”的古训,强调出使英、法与洋人交涉,事情重大,必须请知根知底、信得过的人为助手,这是对朝廷和太后负责。 第二层则明确告诉太后,这位妹婿是烈士的后代,其父亲在与“粤匪”(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起义的蔑称)作战中殉节。言外之意是于情于理陈远济应该得到照顾,何况此人品行不错。 陈源兖,字岱云,湖南茶陵人,与曾国藩既是长沙府的同乡,又是道光十八年(1838 年)中进士的同年。两人在京做官时,过从甚密,曾国藩当京官时的日记和家信中频频提到陈岱云。 慈禧太后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其驾驭大臣的手段很高明。只要曾纪泽主动汇报,不欺君罔上,当然会顺水推舟给他这个面子。她只问了一句:“你这个亲戚多大年纪?”曾纪泽答曰:“36 岁。” 聘请二妹婿为随行,曾纪泽也是满腹的烦恼。他于 9 月在天津为出洋做各种准备工作时,其《曾纪泽日记》中载: 写一函答妹婿聂仲芳,甚长,阻其出洋之请。同为妹婿,挈松生而阻仲芳,将来必招怨恨。然数万里远行,又非余之私事,势不能徇亲戚之情而苟且迁就也。松生德器学识,朋友中实罕其匹,同行必于使事有益。仲芳年轻,而纨袴习气太重,除应酬外,乃无一长,又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何可携以自累?是以毅然辞之。[ ?[清]曾纪泽:《曾纪泽日记》(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 831—832 页。] 曾纪泽时年 39 岁,和陈远济算同龄人,也是郎舅兼好友,了解对方的为人与才学,所以敢带他出洋。而聂仲芳才 23 岁,和曾纪芬结婚不久,从年龄上说,他和大舅哥有代沟。曾纪泽对满妹婿的公子哥习气看不惯是正常的。提携亲戚是中国惯常的人情,大家都能理解。可前提是这位亲戚能给自己帮忙,而不是添麻烦。对曾纪泽来说,陈松生显然比聂仲芳合适。再说了,一个钦差大臣带两位妹婿出洋,必遭物议。 不知是否大舅哥的态度刺激了聂仲芳,此公后来很争气,在曾国藩的女婿中是最有出息的一位,其子孙也最为兴旺发达。聂仲芳历任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会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办、苏松太道台(上海道台)、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湖北巡抚、安徽巡抚、浙江巡抚。他一生重视实业,创办了上海恒丰纺织新局,著有《各种经验良方》。当然,他的成就离不开老泰山的余荫,左宗棠当两江总督时对聂仲芳特别关照;也和曾纪芬这位贤内助的辅佐关系甚大。可见,有纨绔习气的人,只要走上正道,亦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胡林翼年轻时亦是如此做派。 聂仲芳、曾纪芬夫妇对大哥的“偏心”想必心中颇有不平之感。曾纪芬所撰的《崇德老人自订年谱》中如此评价这位姐夫: 然姊婿松生性颇偏执,不听姊数数归宁也。……仲姊之嫁后生涯,有非人所堪者,而委曲顺从,卒无怨色。姊婿性峻急,患咯血时,扶持调护,真能视于无形听于无声。[ ?黎庶昌,聂其杰:《曾文正公年谱,崇德老人纪念册[附]聂曾纪芬自订年谱》(影印),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年,第 318 页。 ] 性格峻急、执拗,这是曾纪芬看到的陈松生的一面。曾纪泽看到的是其“德气学识”。横看成岭侧成峰,两人的评价大概都不错。 曾纪泽在日记中还记载他在天津时委托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行文天津海关道,“将余之俸银月扣百金,供弟都中之用。”可见,曾纪鸿需要大哥的补贴才能在北京维持起码的家用。 湖南双峰县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建海以曾纪泽出使英、法时一封家信的照片见示,更能直观地感受冢子于大家族的责任。 ○深剖湖湘士人兴起之路,细说他们的生活故事,深挖逸事趣闻。 ○知识含量丰富,书信抄录、手书题记、注释考究、史料珍贵! ○视角独特,解读新颖,故事新鲜,让你像读小说那样轻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