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9.56
折扣购买: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科技精英)
ISBN: 9787115472212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也是影响力极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讯、计算机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和商务科技几大领域。 如今,在**范围内,每月有超过300万来自科技和商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与**,通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网站、手机应用、平面杂志以及各种活动组成的传播平台,分享前沿科技资讯。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语言的9个**版本,读者涵盖147个**。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点关注新兴科技及其对商业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科技人士及商业**提供前瞻性的资讯和独到深入的行业趋势研究分析。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已经脱离了开始的杂志形态,已经成为以数字科技和线下活动驱动的**科技创新社区翘楚。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推出3个榜单,分别为年度“10大突破技术”,年度“35岁以下革新者”,以及年度“50大创新公司”。
课上的出色表现,大二暑假就进入了薛奇教授的实验 室。薛教授的配位化学实验室是**重点实验室,重 点研究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那里,鲍哲南**次接触 到正式的科研项目。据她自己回忆:“**次接触到 高分子的化学材料足在薛奇老师的实验室中,实验结 果产生了一种黏稠的东西,这让*初对化学懵懂的我 开始对它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我可以想象它运用到 橡胶或者生物工程上的前景。” 正如南京大学化学楼的牌匾上所镌刻的那样,“ 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训练 科学思维和方法,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是我 国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戴安邦教授倡导的育人 方法。也正是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鲍哲南如饥似渴 地努力汲取着养分,为她以后的科研征程积蓄力量。 1990年,还在读大三的鲍哲南跟随姐姐一起移民 到美国。当时还不到20岁的她一边在伊利诺伊大学芝 加哥分校学习,一边还要打两份工维持生计。她用20 天的时间复习了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GRE),并考出了令人惊异的 分数。加上本科三年在南京大学取得的优异成绩,学 校研究生录取委员会决定不需要她本科毕业,破格录 取她为研究生。为了能够了解化学交叉学科领域*前 沿的学术动态,鲍哲南选择了师从华裔高分子化学家 于鲁平,在***前沿的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 路。(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