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自己--考试不怕(青少年必修的考试方法课)/尖尖角丛书

告诉自己--考试不怕(青少年必修的考试方法课)/尖尖角丛书
作者: 晨曦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告诉自己--考试不怕(青少年必修的考试方法课)/尖尖角丛书
ISBN: 9787531648499

作者简介

晨曦,教育学博士,家庭素质教育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教育理论与家庭素质教育研究工作,主持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课题的研究,在有关教育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蒙台梭利教育法》、《斯宾塞的教育》、《铃木镇一的教育》、《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少年必读书》和《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哲理名言》等。 其中有多部著述被韩国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进版权。曾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少年读书节目嘉宾;在江苏、云南、山东、黑龙江等地作有关家庭教育的学术报告与演讲,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内容简介

1.全面地审视考试 考试和分数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学生,必须直面各种考试。尽管众说纷纭,但 是你应该正确地认识:考试和分数并非摧残学生心灵的洪水猛兽,而是一种 较为合理的选择人才的“关卡”和标准。 考试并非“洪水猛兽”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学 校里已经流传了多年。它虽然仅仅是随口而出的顺口溜,但能长期以来广为 流传,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考试观念。 有人断言:这种考试观是一种惩罚主义加功利主义的考试观。它把考试 当做管、卡、压学生的工具,当做追求某种功利的手段。学校为提高升学率 、排名次,以期获得本校的社会声誉;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名次和地位,以期 获得奖励和未来社会的认可。结果教师带领学生大搞题海攻坚战,使考试成 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观念之上,很多人对考试深恶痛绝,认为考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学生整天死读硬背,枯燥乏味, 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中;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同学成为 对手而不是伙伴;考试是奖励服从者、适应者,而惩罚强者、有个性者;考 试不利于培养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学习 中不敢发挥,缺乏创造性;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为分数不肯 帮助别的同学,“成功者”趾高气扬,“失败者”灰心丧气。因此主张取消 考试,创设无考试的学校。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考试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无考试的教学是一个 不完整的过程,通过考试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估,改 进学习。考试只是一种技术性的测评,考试结果仅仅是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 价的依据之一。考试的社会功能,如升级、升学、奖励的授予等功能皆由评 价实现。这样考试中心就变成了评价中心,评价是全面的、多方位的、全过 程的,有效地抑制了考试之弊,发扬了评价之所长。这种考试观得到了多数 国家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老师的认同,成为当今学校考试制度和考试思想的主 流。同时,评价制度的实施不是抛弃或削弱了考试,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评 价的实施,对考试的严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地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各有其道理,而后者史符合社会现实 。有的学生也时常在想:“如果学习不要考试该多好!”显然这是天真幼稚 的想法。学校教育不要考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要课堂教育的形 式仍然存在,只要社会还具有进化与发展的竞争机制,我们的学习就离不开 考试。作为学生,你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唯其如此,才能洒脱应对考 试。如果对考试抱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是极不利于你不得不面对的各种考试 的。至于第一种观点中列举的考试的种种弊端,我们只能渴望通过教育改革 ,使考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分数并非是学生唯一的“命根” 考试分数固然是反映学习水平高低的标志,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志,“分 ”也更不是学生的命根。现代考试观强调对考生的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水 平、学习能力反映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单由考分是不能全面和真实地反 映学生成绩的。对于选拔性考试,由于考试的目的就是利用分数区分考生等 次,从而确定选拔的对象,学生可以把获取高分作为一种复习与应试的目标 。所以,在关键的选拔性考试中,追求“高分”无可非议。但对于日常的学 业考试,以追求高分作为学习的目的,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一种失策。 斤斤计较考试分数的高低,只会拉大分数值与真实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样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能是围着老师的教鞭转,唯老师所讲是从, 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平时考试是老师自己出题,学生对老师强调的重点比 较熟悉,考题也往往和平时的练习题类似,最适合老师口味的回答,得分自 然也高;但若是其他老师出题,或是参加一些统考,可能就不行了。那么这 种平时考试的“高分”能说明你学习水平高吗?由于只注重分数,考好了, 欢呼雀跃,笑逐颜开;考差了,愁容满面,垂头丧气。对于试卷中反映出自 己的一些学习问题,也就不闻不问了。有的同学上次考了75分,这次考了80 分,就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进步了。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两次考试,单单 一个考分就能比较其水平的高低吗? 现在中学考试的课程分必考和选考,有些同学往往只重视必考的科目, 放松或放弃选考的课程。即使是必考科目,有的同学也热衷于在考前揣摩老 师的出题意图,巴不得老师能透露点什么,备考复习同样存在着明显的选择 性,估计老师会考的内容就拼命地去记,估计不考的内容就不复习。有的学 生为了追求分数,考试时不惜违纪作弊,甚至于班级中许多学生集体作弊, 一旦成功,皆大欢喜。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