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

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
作者: 吕正惠|责编:邓金艳|总主编:徐秀慧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9.70
折扣购买: 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
ISBN: 9787522520209

作者简介

吕正惠,1948年生,台湾嘉义人。台湾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先后任台湾清华大学与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治汉魏六朝诗、唐诗和中国现代文学。著作有《杜甫与六朝诗人》《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小说与社会》《战后台湾文学经验》《CD流浪记》等。

内容简介

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 按照传统观点,宋代代表性的文学是宋诗 和宋代古文。但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这两类作品受到很大的贬抑,而宋词和所谓宋 代的话本小说(其实现在所看到的话本,到底有 哪些还保留了宋代的面目,是很难说的)则备受 推崇。这种倾向,到现在 还没有很大的改变, 这是很值得反省的。因为,真正代表宋代文化的 ,是宋诗、宋代古文,还有理学。宋代的历史文 化,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最 能代表宋代文化的文学却还没有恢复其地位,这 是很遗憾的。本文想以宋诗作为讨论重点, 对 这一现象重新加以检讨。 一 一般常把唐诗和宋诗加以并立,认为这是 中国诗的两种典型。套用西洋人的话来说,如果 我们把唐代叫作中国诗的“黄金时代”,那么, 宋代就是中国诗的“白银时代”,而“黄金”的 唐诗和“白银”的宋诗则成为性质迥异的中国诗 的两种类型。 那么,宋诗和唐诗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 以简单地说,唐诗是“激情”的诗,宋诗是日常 生活的诗。唐诗所表现的感情大多是比较特殊、 比较不平凡、比较异于日常生活较平淡的感情的 。因此,唐诗的感情总是显得比较豪迈、比较悲 凉、比较激动。相反,宋诗则注重日常生活的平 淡感情。譬如以“悲哀”来说,人生的“悲哀” 是常有的,但并不是每天都有;就每天常表现的 感情来说,平平常常的感情该比“悲哀”感情较 为常见。然而,在表现感情时,唐诗总是比较重 视“悲哀”的一面,而宋诗总是选择比较平淡的 一面,所以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就曾说 过, 宋诗是对唐诗的过度注重人生的悲哀面的 克服。也就是说,唐代的诗人比较注重表现人生 感情不平凡的一面,而宋代诗人则承认人生以平 凡为主,并愿意表现人生中平凡的感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唐诗是比较浪漫的, 而宋诗则是比较“现实”的(就“现实”一词的 较好意义来说)。又因为就一般人的性格来说, 青年人总是比较浪漫,而中老年人在历经了人生 的种种阶段以后常常比较能够认清现实,由绚烂 归于平淡,所以,我们可以打比方说,唐诗是青 年人的诗,而宋诗则是中老年人的诗。或者,用 吉川幸次郎的比喻来说,唐诗譬如“酒”,宋诗 譬如“茶”,因为酒是强烈的,而茶则平淡,必 须慢慢品尝。 以上我们从整体上把唐诗、宋诗加以对比 ,并从这一对比中简要地突显出宋诗的特质,下 面我们就具体地举例说明宋诗描写事物和表达感 情的方式,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宋诗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