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必读丛书
作者简介
斯托夫人(1811-1**6),美国19世纪**的女作家。1811年6月14*出生于北美一个**的牧师家庭,1**6年去世。斯托夫人一生著作颇丰,然而让她名垂千古的还是被认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到读者的青睐。
内容简介
二月一个寒冷的下午,临近黄昏时分,肯塔基 州P城的一个布置典雅、兼作餐室的客厅里,两位绅 士正在边喝酒边交谈。没有仆人在身旁侍候,他们 的椅子离得**近,看似在严肃地商讨什么事情。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至此始终称他们为绅士。 然而假如仔细审视一下,其中一位严格地说好像还 够不上这个称谓。他身材矮小,体格粗壮,相貌平 平,带有一副出身卑微,却想附会攀升之人所** 的无知自负和咋咋呼呼的神态。他过分地讲究打扮 ,一件俗气的花背心,一条醒目鲜艳的黄点蓝底围 巾,配上一条艳丽的领带,这些看来倒与他的身份 极为般配。他的手又糙又大,戴着好几枚戒指,身 上佩挂的沉重的黄金表链上缀着一串形状奇特、色 彩艳丽的图章——交谈中总是明显故意把表链上的 图章弄得叮叮**作响。他的言辞根本不符合默里 氏[林·默里,1745—1826,美国语法学家,终身人 事教科书编写工作,所编《英语语义》《英语拼写 课本》《英语课本》等在当时的英、美两国广泛使 用]语法的规范,而且从他的嘴中时常冒出五花八门 的鄙俚词汇,即便我们想尽办法描述得*为形象生 动,可仍然难以确切地将这些情景记录下来。 与此相反,他的同伴谢尔比先生倒不失绅士的 风度,住宅的布置和情调都为我们证明这个家族生 活殷实且**恬逸。正如我们前面所提,这两人正 在认真商量着某桩事情。 “我看就这么定了吧。”谢尔比先生说。 “我不能就这么成交——肯定不成,谢尔比先 生。”另一个边说边高高举起酒杯。 “怎么啦,黑利?其实汤姆并非普通人,无论 到哪儿他都值这么高的价钱——他稳重、实在、能 干,把我那个农庄管理得有条不紊。”【名师点睛 :从这段圣诞可以看出,谢尔比先生想把自己的奴 隶汤姆卖给黑利,而黑利却在讨价还价。】 “你说的那个‘实在’,是**的‘实在’吧 ?”黑利边说边给自己斟上一杯白兰地。 “不,我所说的是真正的实在,汤姆仁义、稳 重、明理、尽责。他在四年前的一次野营布道会上 宣誓人教,我相信他对上帝是虔诚的。从那以后我 就信得过他,把一切都交给他管理——钱、房子、 马匹,还让他行动自由,我觉得他做任何事情都很 在行。” “谢尔比,有人不相信**对上帝的虔诚,” 黑利边说边放肆地挥了一下手,“不过我信。在我 上一批运到奥尔良去的那批**中就有一位虔诚的 家伙——还别说,听那畜生祈祷,还挺像他真的在 布道会上呢。而且他性情既温和又沉静。他还让我 赚了一大笔钱,我从一个为抵偿债务急于卖掉他的 人手中捡了个便宜货,因此在他身上我净赚了六百 美元。当然,我认为**在**身上是**有用处 的,倘若他真正笃信的话,确实对我们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