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精神(企业员工忠诚度培训读本)/文轩财经培训大系
作者简介
陆建辉,国内顶尖人才战略专家和金牌营销实战专家,亚洲潜能开发训练师,中国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第一人,中山大学客座讲师,世界华人协会专员。十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曾应邀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授课,尤其擅长团队精神文化潜能开发训练和高绩效团队特训,结合大量案例和互动活动,授课生动风趣,既有专业理论深度,又具很强的实践性,深受企业和员工的欢迎。曾出版著作《美好人生》等。
内容简介
在藏獒的生存哲学字典里,没有“畏惧”这两个字。 在实际作战中,有拼尽了全力但战败的藏獒,却没有害怕战斗、临阵 脱逃的藏獒。藏獒的战斗意志是极为坚强的,它们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因为它们的生存法则就是:有所为但无所畏。 青藏高原上一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藏獒来历的美丽传说: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伟大的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一些诸 如牛、羊、豹子等的野生动物。在放牧间歇时,许多猎人都会带着弓箭和 腰刀到山上打猎。一次,一个猎人正走在打猎的路上,突然间从路边的草 丛里飞出了一只凶猛无比的大豹子,它对着猎人发出撕心裂肺的号叫,可 见已经饿到了极点。猎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顿时面如土色,但上箭 拉弓已经来不及了。 在这危急时刻,一只大狗从天而降,站在了豹子和猎人中间。这只大 狗对着豹子一阵嚎叫,声如洪钟。还没有等猎人回过神来,一场惊天动地 的厮杀战就在茫茫草原上展开了。 猎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当这只大狗带着身上的血迹咬住豹子的脖 子拼命撕咬时,猎人迅速地拔出腰刀朝着豹子的胸部狠狠地刺了进去,豹 子发出一声惨叫后倒地而死。 对大狗心存感激的猎人,带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回到了家里,并给 它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藏獒。此后,这只藏獒一只伴随在猎人身边,日 夜替主人看守家园。 在生死关头,一只藏獒从天而降,将一只凶猛无比的大豹子打死,把 猎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这确实是一个美丽无比的传说,但更具有回 味价值的是,在这场“英雄救人”中,藏獒所表现出的惊人胆识。 事实上,真正的强者都有藏獒这般无所畏惧的胆识和勇气。无论做什 么事情,面临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心生怯意,临阵脱逃,让畏惧束 缚住自己那颗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心。 中国古代哲学大师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 恶劣的环境当做磨炼自己的手段,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 不可放弃生存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 素质,这就是所谓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 ,充塞于天地之间。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名为《小公务员之死》。大概内容 是:有一个小公务员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溅 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 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 :“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 这下子得罪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 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 这是一个看似荒诞的悲惨的故事,我们在为小公务员的死惋惜的同时 ,也为他的软弱和太“畏惧”而叹息。 作为高原之王的藏獒,它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畏惧。人要想取得成功 ,也必须具备藏獒的那种强者心态。即使自身实力比别人差,也不要妄自 菲薄、自轻自贱,而应积极地自我激励、自我充电,努力使自己强大起来 。 有一个男孩子,刚出生时只有可乐罐子那么大,躺在观察室里奄奄一 息。他的腿是畸形的,没有肛门(医生只好给他割了道深口,让他能痛苦地 排便),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医生断言,这个孩子不可能活过二十 四小时!然而,他挣扎着,活过了一周,又是一周……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 男孩实在太弱、太小了,胆怯的他对任何比他大的东西都充满恐惧, 甚至家里的狗也经常欺负他。父亲经常对他说:“孩子,你必须自己面对 一切恐惧!” 当他进入学校时,他压根也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却是噩梦。个头矮小 的他成了学校调皮学生的玩偶:他们掀翻他的轮椅,弄坏他轮椅上的刹车, 让他从走廊直接“飞”进老师办公室;最可怕的一次是几个同学用绳子绑 住他的手,用胶纸封住他的嘴,把他扔进垃圾桶里,接着在垃圾桶外点起 了火,滚滚浓烟令他窒息,他万分惊恐,直到一位老师将他解救出来…… 男孩终于无法忍受了,回到家,想着自己一次次被折磨、被侮辱的遭 遇,他放声大哭。他想到了自杀,但他还是舍不得疼爱他的双亲…… 高中毕业后,他决定给自己找个工作。每天早上,他爬上滑板,敲开 一家又一家的店门,问店主是否愿意雇用他。可等人家打开门时,根本就 没有发现几乎趴在地上的他,就又把门关上了。 在经过无数次应聘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每天凌晨四 点半起床,赶火车到镇上,然后爬上他的滑板,从车站赶到几公里外的工 厂。尽管生活艰辛,但是想到能够自食其力,他就很快乐。 十二岁起,他开始打室内板球,后来还喜欢上了举重与轮椅橄榄球。 他对运动的执著和热爱,使他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他相继获得了1994年 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以及2000年全国健康举重比赛第二名。他就 是约翰·库缇斯。 后来,常有人追问他的故事。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做了简短的 演讲。他的经历与现状让在场的观众热泪盈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那次 经历让约翰猛然发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讲台上,讲出自己的 挣扎与拼搏、恐惧与忧伤、渴望与梦想! 如今,约翰已在190多个国家做了800多场演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激励和影响了无数听众。从这位著名的激励大师的眼睛中,人们读懂了 坚韧、无畏的含义…… 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你都不应感到畏惧,而应 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然后运用智慧寻找解决之道。正如约翰·穆勒 所说:“除了畏惧本身之外,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还没有真正与问题接触,就将其 无端放大,以至于很快心生畏惧、逃避,最终将自己打败。实际上,问题 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我们战胜畏惧,就能很好 地解决它。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