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探索/华夏文明探索之旅

中国考古探索/华夏文明探索之旅
作者: 闻君
出版社: 时事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0.88
折扣购买: 中国考古探索/华夏文明探索之旅
ISBN: 97878023203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 1859年,达尔文创立“物种起源”学说,提出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明 确打破了上帝造人类的神话。1884年,恩格斯又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 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再次论证了猿之所以能变成人的根本机制。从此, 世界的古人类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人究竟是由哪种类人猿演化而来 的?是什么机制使类人猿向人的方向转化的?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最具备从猿转 化为人的客观条件,从而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则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课题, 并且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目前,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文 化遗存现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东非发现的能人,年代距今已有200万年以 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发现的石器也在260万年以前。于是,许多科学家 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在非洲。 中国位于世界欧亚大陆的东方,东边和东南是一望无际的海洋,东北有 绵延起伏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有黄沙万里的蒙古戈壁沙漠,西部有号 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有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 山,西北有阿尔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其他地域相对独 立的地理单元。在这幅员辽阔的地理单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缺雨,史前人 类很难生存和发展,更难以与外界发生交往;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 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史前人类生存、繁衍。 有的学者认为:大约生活在1500万一1000万年前一的印度旁遮普拉马古 猿是较接近人的,是人类最早的一祖先。这种猿是在印度旁遮普发现的,但 是在我国云南开远小龙潭及禄丰也发现了拉马古猿化石。特别是最近在禄丰 石灰坝发现的大量古猿化石,其数量之多和形态之完整程度在同类古猿化石 资料中极为罕见。这些古猿化石的性状接近于南方古猿和非洲大猿,也有一 些性状接近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古猿和亚洲现代大猿。 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不是从某一种古猿直接演化而来的,而应 是从某种人猿超科不断分化的结果。人类最早同古猿分开大约发生在400万 一500万年以前,那时已出现了南方古猿。其一支被称为粗状南猿,他们有 的能制造石器,也应该是人,但因身体构造过分特化,终于在100万年前或 稍晚一些时候灭绝了。另一支纤细型南猿则可能通过能人而发展到直立人, 再发展到后来的智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现代人类考古学仍未完 全阐述清楚的课题。有学者提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起源的摇 篮之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地论证。 远古时代的巨石建造之谜 远古时代的巨石建筑和雕刻艺术使人们为之迷惑,苏格兰的巨石阵、复 活岛上的石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好奇的人们。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也 存在着令人费解的巨石建筑遗迹,而且中外考古学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对此 争论不休。 这些巨石建筑习称“石棚”,一般是指用几块大石板或石块立在地上作 为壁石,上面覆盖一块巨大盖石的古代建筑物。据调查,这种石棚在全世界 分布很广,从欧洲的丹麦、法国、德国、英国、前苏联、荷兰、比利时、葡 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直到 亚洲的叙利亚、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日本、朝鲜和我国等地都有。我 国的石棚在吉林、辽宁、山东、湖南和四川等省均有发现,而大部分则有趣 地集中在辽东半岛上。 解放前,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先生曾对分布在我国东北的石棚进行了专文 介绍。时评“此等遗迹,殆分布于全世界中,而中国有无迄今尚无调查报告 ,实为奇异。中国考古学界,对于史前陶器之研究颇盛,而对巨石文化研究 ,则尚付阙如,实属遗憾”。 辽宁省盖县石棚山遗址的石棚,盖石长8米多、宽近6米、厚0.45米、 重达几十吨,单凭人力把这硕大的石板支架到2米左右高的石柱上面去,实 在令人惊叹不已。而且,大石棚的壁石与盖石多经仔细加工磨制,壁石套合 也很整齐,有的刻有沟槽,和铺底石结合在一起。这样宏大的古代建筑,即 使现在农村也不容易再修,更何况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石棚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它的性质如何?它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它又在 什么时代废弃?为什么石棚常三个四个在一起,甚或成群?这一系列问题,引 起一些考古学者半个世纪的沉思和争论。 法国《人类学辞典》在19世纪末对石棚的解释是:在三或四块巨石之上 ,支架一块扁平的巨大天井石,故也称“石桌”。德国称之为“巨人之墓” ,比利时称为“恶魔之石”,葡萄牙叫做“摩尔人之家”,在法国则有“仙 人之家”和“商人之桌”两种俗名。在我国辽东半岛,有石棚的农村多流传 着“姑嫂修石升天”的故事,故习称“姑嫂石”。而朝鲜半岛则流传着天亡 的巨神把石桌移到人间的神话。 目前,有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巨石坟墓,意义如同埃及的金字塔;有的 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宗教祭祀建筑物;有的同志认为它是古代氏族举行各种活 动的公共场所,等等。 过去大量考古学者把广泛分布于世界的石棚、立石桩、环石、列石、石 碣和积石墓等古代巨石建筑,统称为“巨石文化”。今天看来,上述建筑所 在地域广袤、种类不一、延续时间又很长,有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青 铜时代甚至更晚,因而再将世界各地、各个不同时期的巨石建筑笼统称为“ 巨石文化”似觉不妥。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的考古事业今天正处于“黄金时代”,但是认 真研究“巨石文化”的考古工作者仍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遗留巨 石建筑数量较少、分布不广;另一方面原因则是这种巨石建筑缺乏文献典籍 资料可依,也没有民族学等材料可循,仅在民间留下了许许多多动听而莫测 的传说。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