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7.90
折扣购买: 华都(精)/叶辛长篇小说精品典藏
ISBN: 9787539659046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副**、**笔会中国笔会副**、上海文联副**、上海作家协会副**、**作家。曾担任第六届、第七届***代表和贵州省作家协会副**、《山花》《海上文坛》等杂志主编。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曾引起全国轰动,成为中国电视剧的杰出代表。 著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三年五载》《恐惧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华都》《缠溪之恋》《过客亭》等。另有“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新世纪文萃”三卷本等。短篇小说《塌方》获**青年**作品一等奖;由本人担任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孽债》《家教》均获全国**电视剧奖。
一 打这个电话以前,姚征冬考虑了很久很久,不是 林月电台女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也不仅仅是她的突然 死亡,这些已被人渲染了又渲染,对他没多大的吸引 力了。 深深吸引着他的,是林月死亡的地点,华都大楼 。很多老上海都晓得,挨近外滩地区的这一幢华都大 楼,已经将近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报纸上早有史学家 在写文章,呼吁应该以何种形式,庆典一下这幢大楼 不同凡响的历史。 恰恰在这种时候,居住在华都大楼的林月死了。 报纸上没有登,对林月的死宣传得有些过分的电 台,也没有报道,可在社会上,却已零零星星地传出 了一些消息,说她的死有些不同寻常,种种迹象表明 ,林月死前在华都大楼有一些预兆,一些颇费猜测的 现象,甚至还有些神秘。姚征冬都听说了,林月死前 的头一个晚上;大楼里出现了一系列怪诞事儿,有人 失眠,有人在家中突然发出惊人的锐叫,有人在过道 和电梯间胡言乱语,还有人在走廊里梦游……总之, 整座大楼都有异常反映。 打这个电话,姚征冬却又是一瞬间的决定,似乎 一分钟以前他还在犹豫。鬼使神差地就在一刹那间, 他没费多大劲翻出了名片,平时他们名片都放得很乱 ,可这一张名片却很快找到了。他依照名片上的电话 ,拨通了历言菁的电话。 她在家,听清了他的要求,她出乎一料地表了态 。 “你要来坐坐我欢迎,像上次那样,”她爽朗地 说,“要来华都大楼采访,我不赞成。” “为什么?” “你没听过吗?”他好像马上就要说出什么来, 但旋即又改变了主意,“你来吧,来了之后我告诉你 ,都告诉你。” 于是他就和厉言菁约定了,第二天午后一点左右 ,到她的家来。 他到过一次她家,知道路怎么走。说一点左右, 是怕万一路上塞车。在上海塞车是常有的事。可实际 上,第二天路上特别顺,午后一点还没到,他就来到 了华都大楼对面的十字街头。他让出租车司机把车开 到加油站前面的金陵大楼附近,就下了车。 是梅雨季节里的阴天,空气中仿佛有无数的烟尘 在拂扬,气压有些低,让人感到郁闷。 姚征冬刚要过马路,一辆疾驰的助动车从他的面 前掠过,惊得他往后退了一步。一退就不行了,自行 车流潮水一般漫过来。他抬起头来,马路中央,轿车 、面包车、小客车、出租车排成了长龙,铺满了街面 ,缓缓从他的身前驶过。车身巨大的公共汽车开过时 ,空气中隆隆作响,他感到脚下的地面微震微颤的。 警察的吆喝和哨子声,从十字街头那边传过来。 门面漆成红色的麦当劳专卖店中,人影绰绰,过了午 饭时候,柜台前仍站满了食客。鞋店门前的廉价柜旁 ,两个妇女在讨价还价。烟纸店里,买烟的顾客不知 为什么在和女店主争吵。弄堂口的公用电话亭边,站 了四五个人,在等着打电话。一看他们的装束,就知 道是外地来出差的,身旁放着几只装得鼓鼓囊囊的旅 行袋。一个瘦削的女子,在他们前面,激动地抡着手 臂,声嘶力竭地嚷嚷:“……不行,我的条件一点不 能让。已经够便宜他们了,你告诉他……” 置身在这一派上海市井的喧嚣之中,姚征冬突然 感觉到一点久违了的老上海的余韵。他觉得该平静一 下心绪。环顾四周,路人熙熙攘攘地从自己身旁走过 ,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 站在人行道边上,眺望对面那幢已显陈旧但仍十 分凝重牢固的大楼,他感觉有点滑稽与可笑,这幢名 声赫赫的世纪之楼,比他原来想象的要矮小得多。重 新涂过醒目的红色油漆的“华都大楼”四个字,也比 他想象中的小多了。不知为什么,在上回**次看到 它之前,他感觉中的这四个字要气派得多、豪华得多 。 姚征冬看了看表,等一次红绿灯,他和厉言菁约 定的时间到了。他办任何事都喜欢准时,不愿迟到。 他穿过马路,走进了华都的大门,天天开关的足 有三人高的大门,门框、门沿的油漆都已剥落了。高 处的几块门板,还裂了缝。 大门只开了半边,没开的那半扇后面,停着几辆 自行车。门厅的墙上,零乱错落、高高低低地钉着大 大小小的木头信箱,仿佛在显示大楼内各家各户的个 性。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