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彩图全解)/国学一本通

大学中庸(彩图全解)/国学一本通
作者: 主编:徐潜|译者:韩维志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4.47
折扣购买: 大学中庸(彩图全解)/国学一本通
ISBN: 978780702933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译文: 经上所说的“使自己的志意真诚”,意思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啊。 对于邪恶事物的憎恶,应当像厌恶那腐败气味一样;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 ,应当像喜爱那美丽的容颜一样。如果能够这样地恨其所当恨而爱其所当 爱,那就叫做自求快乐满足。所以,那些有道德的君子,在一人独居,别 人看不见的时候,是会比在众人面前更加注意修洁自己、小心谨慎的呀。 相反地,那些邪恶的小人,他们一向做那邪恶的事,就像每天呆在自己家 中一样寻常。他们没有一桩坏事没有干过。等到他们看见了德行修洁的君 子,却想隐藏起自己的邪恶,做出遮盖的样子。他们力图蔽盖住自己干的 恶事而去显明他们假装要去干的好事。他们却不知道别人一眼便看透了他 们的邪恶本质,就犹如一眼看穿了他们胸中的肺和肝一样。这样看来,这 些邪恶小人的虚伪假装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就叫做:充实在内里的,便一 定会表现在外表上啊。所以,那些有道德的君子,是一定要在当个人独处 、别人看不见时,更加地修洁自己、更加地谨慎小心不沾染恶行呀。曾子 这样说过:“当一个人独处而别人看不见的时候,要时刻警惕,就好像自 己正暴露在别人面前,正有十只眼睛紧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有十只手 在对自己的言行指指点点,这样的监督,不是很严密吗?”当一个人有了 足够的财富时,便可以用钱来光润他的房屋;同样地,当一个人德行修洁 到一定程度时,他的德行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光润他的身体外表。如果一个 人心地宽广,因在德行之中而不受私欲的缠绕,自然会身子安舒。所以, 有道德的君子,是一定要诚实他们自己的志意的呀。 评点: 这一章是阐释经文中“诚意”两字的意义。其中叉可以分为四小节。 “所谓诚其意者”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为第一小节。经文中所说 的“诚意”二字,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才对呢?有道德的君子在格物致知之 后,已经明白要行善事去恶行了,但如果仍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不肯脚 踏实地地去身体力行,那就是自欺。作者郑重警示那些求诚意的人,千万 不可以这样地自欺欺人。如果憎恶邪恶像憎恶臭味一样果决,毅然摒弃它 ;而慕善像喜悦美色一样趋之若鹜,那么这个人的心才会因好善而恶(wu) 恶(e)而得到快乐与满足,才不再有缺陷了。然而,一个人是否是在欺骗他 人欺骗自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诚意的君子一定要谨慎地时时审视 自己的“意”究竟诚不诚,要做到在人后比在人前时更加谨慎、对自己的 要求更加严格,才算是合格了。所以,这一节阐明了诚意在于求自慊而戒 自欺,要自慊而戒自欺,内中关键则在于慎独二字。 “小人闲居为不善”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是第二节。这里小人与 君子对举,小人是不慎独的人,而君子则是力行慎独的人。不肯慎独的小 人,在独处的时候,认为别人看不到他,于是放心大胆地干那些不正当的 事,有的还无恶不做,这是自欺的极致了。但当他们看见诚意君子时,然 后想尽办法要遮掩自己的不义,努力做出一副行善的样子,自己却不知道 他的伪饰早被明眼人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再来假装,已经于事无补了。在 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命题,对自慊与自欺行为做 一总结,是极其精辟的。这样,慎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第二节, 是努力说明邪恶小人的不能慎独的弊端所在。 接下来,作者引曾子的一句话来进一步推阐慎独的重要性。一个人, 当胸中怀有恶意时,便会有恶象表现在外表,而这是不肯慎独的小人们所 不知道的。所以不可以自己骗自己,说什么别人看不见我在做坏事,其实 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呢!即便是处在那幽独的地方,邪恶也是遮不 住的,这样说来,无形的监督也是很严格的。这第三节,便是作者引曾子 的话来申明“独”不可不“慎”的理由。 余下几句则构成第四节。如果能慎独,那么自然会有效验。在这里, 作者引类譬喻,以资财丰润人屋来比拟德行丰润人身。这样看来,如果人 能坚守道义,永久地浸泡在道义之中,就会心中无愧事,从而心胸开广, 意态平和,没有欠缺了。既然已经“诚于中”了,则自然会“形于外”, 外在的肢体便会无拘无碍,舒服自在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诚实自己的志意 ,诚意是大学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样,作者在这最后一节中,便 揭示出了慎独的效验。 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