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中华节日常识(青少年版)

不可不知的中华节日常识(青少年版)
作者: 红素清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不可不知的中华节日常识(青少年版)
ISBN: 9787512655461

作者简介

红素清,原名宋沙沙。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风起中文网签约作者。摩羯女,喜欢旅游,喜欢写作,喜欢用文字记录一砦离自己不远不近的故事。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灶神成了人们心中理所当然的 一家之主,人们以食供之,也希望其给自己带来丰收 、平安和好运。 古时,丰盛的酒食是祭灶必不可少的。和现在春 节贴对联略为相似,那时人们在厨房锅台相对应的墙 壁上张贴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予以供奉,并附以 对联,上联:上天奏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 :一家之主。这一上一下一横批,寄人们心中所托, 含人们心中所望,更彰显了灶神的地位。 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民不仅仅 只以食为天,或以工、以商、以才……可许是不管以 什么为天,归根结底还要以食而活,因此小年的祭灶 活动中仍旧是以食物为主。 历经洗礼,老北京的皇城换了新颜,四合院更了 新衣,祭灶这一习俗却像那屹立在东方的万里长城一 般,依然在一些地方流传着,但较旧时简化不少。 旧时腊月二十三,属于北方的严寒还不曾退去, 小年依然悄悄来临。晚饭过后,他们的祭灶活动拉开 了序幕。 在这里,这一活动由刚健有力的男子进行,他们 将室内摆上拭擦干净的供桌,桌子上摆满精心制作的 关东糖、糖饼等,然后在室外立一个大杆子,上面布 上“天灯”,待一切准备妥当后,男子依照长幼顺序 进行祭拜,乞求灶王爷给自己带来好运。 河南,地处地大物博的中原,当年的兵家必争之 地,现今已经没了兵荒马乱的痕迹。跟着哗啦啦的水 流,我们看到的仅有往日节气的气息。 这里的祭灶方式很多,在西部的农村地区,很多 地方的厨房上张贴着灶神的画像,到了小年,人们会 在画像前摆上二十四个火烧,然后焚香祭拜,祈祷来 年能有好的收成。而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村落,他们 的小年是六月初一,那个时候刚收过小麦,他们内心 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人们在屋内、院子甚至是麦场摆 上供桌,上面放着馒头、桃、杏等五种东西,然后再 用斗盛满丰收的小麦,并在上面贴上红色的福字。最 后鸣响鞭炮祈祷来年收成更好。 在小年从这里走一遭,相信你定会感叹它担得起 “地大物博”这四个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很多人眼里江浙沪 一带以风景名胜而闻名,殊不知它的小年也是别具一 格的。 正月初五凌晨,当很多人还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 时,江浙沪的一些地区,人们已经打开窗门鸣响鞭炮 了。他们用这种方式过小年,迎财神和路头神,那一 闪一闪的亮光、一点一点的喧嚣,真可谓红红火火。 关于路头神,在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元末何五路 为抵御外敌光荣牺牲,由此被人们尊为神即五路神。 于是,每到小年,人们便早早起来,立好供桌,进行 迎接和祭奠,乞求财源和平安。 蒸花馍是小年的又一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