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如看淡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台湾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内容简介
人间山水 每次到民权东路的殡仪馆送葬,走出来后我总会 忧伤地看看天空,深深地吸一口气。虽然台北的空气 并不干净,却使我觉得人能够深深地呼吸是值得欣慰 的。 然后,我会慢慢地散步,或者走到附近的亚都饭 店,在充满十八世纪欧洲风格的咖啡厅喝杯热咖啡。 我总是想: “好好地喝这一杯咖啡吧!百年以后我 们都不会在这世界上了。”当然,依照轮回的观念, 或许我们将来还可以深呼吸,可以看天色,可以喝到 一杯上好的咖啡,可是百年之后的事谁知道,谁有把 握呢? 喝完咖啡走出来,我就会想:好好迎接每一个今 日-吧!时间是多么珍贵。真诚地对待我们的亲人和朋 友吧!百年后我们就再没有机会说出心里的话。、用 一种清明与欢喜的心情来看看路边的树与天上的星空 吧!有一天我们就会看不见了。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看起来遥远,事实上并不远。 就以民权东路来说吧,有荣星花园,因为风景优美, 时常威为新婚夫妻拍结婚照的地方。往前一点有恩主 公庙,是许多人祈求子=嗣、祈求财富、祈求今生福 报的地方,再往前走一点,则是市立殡仪馆了。这样 走一趟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每天都有人生老病 死,距离是多么近。 所有的宗教与法门,都在启发我们对来生的追求 ,希望找到一条永恒的道路。可是来生与永恒是在我 们这一期生命停止以后才开始的,谁能真切地把握它 呢?这使我体会到禅师说的:“看脚下!”“当下”是 多么慈悯与透彻的观点。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 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若不能正视眼前的现实 ,来生如何可得? 纵使净土行者最重视往生,也还知道: “不可 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就是此时 此地的培植与承当。记得有人曾经问一个禅师:“要 如何保持临终的正念,收到助念的功效而往生极乐世 界?”禅师回答说:“就是从现在开始正念,从现在 开始为自己助念!”这是净土的修行,却是禅的风格 。唯有珍惜现在,才是热爱生命的人最好的实践。只 有现在被珍惜了,过去的回忆才会得到证明,未来的 梦想才能实现。 饱食终日地思考生命从何而来,死后要到何处, 对实际人生有何用意?现代的人往往忙得连早餐都忘 记吃,常常烦恼到夜里为之失眠,都是对过去与未来 有太多设想的缘故。因此,好好地活在现前的这一刹 那,这是人最真实的生活。 我喜欢一休禅师的故事。有一天,一休路过一个 沙滩,有几名渔夫前来央习之他为一个死去的渔夫超 度。原来,有一名渔夫去世,想要埋骨于附近的寺庙 , 依寺庙规定要十五两黄金才够,渔夫因为家贫只 好举行水葬。 一休禅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把渔夫的尸体搬到 小舟上,将小舟驶到湖心,大声说:“海底的鳞屑等 水族,请洗耳聆听:本渔夫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猎捕 尔等的亲友,以养活妻小,延续露水般的生命。如今 我阳寿已尽,我将把尸骸沉入海底,此乃尔等为伙伴 们报仇的良机,请吃我的尸骸吧!这就是吃或被吃的 真正佛道。喝!”然后把尸骸扑通丢入海中。在返回 岸上的时候,一休禅师念了一首诗:“荒年时,把瓜 子、茄子与淀川之水,直接当作贡品。” 一休禅师死于八十八岁,临终的遗言是:“朦朦 三十年,淡淡三十年>朦朦淡淡六十年,耒期粪土暴 晒敬梵天!” 人间的山水原就是这样美好,在我们梦想的国度 里或者有更好的山水,可是如果我们连人间的好山水 都不能认识,没有慧眼去看,极乐世界的好山水,如 何去认识呢? 生命是苦难的,这是每一个稍有觉性的人都能体 验的,那么请看看海里的珍珠贝吧!珍珠贝在受伤的 时候,会在受伤的地方逐渐形成美丽的珍珠。有珍珠 贝的特质的人,在人生里受伤,往往能看见现世的虚 幻,窥见生命深处的本质。这时,美丽的珍珠便会成 形。心里的重创对有珍珠贝之质的人,反而能塑成最 美的珍珠。 逃离生命的苦难不是禅者的要务,禅者的要务是 使自己具有珍珠贝之质。 珍珠贝之质,就是保有清明的心性,在无事的时 候,张开闭紧的壳,自在、舒放、自然地正视此刻的 生命,而在有创伤的时候,用柔软的心情来包扎伤口 ,塑造怀里那因苦痛与烦恼而形成的珍珠。 喝完咖啡,再次走过殡仪馆,心里便充满了祝愿 ,祝愿亡者能到更好的地方,祝愿未亡的人珍视今日 的启发,成为有珍珠贝之质的人。这样想,忧伤便放 下了,脚下虎虎生风,觉得能坦然迎接此刻的阳光。 P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