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纳多·达·芬奇:绘画论
作者简介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绘画论》为其艺术研究的传世名著。 安德烈?夏斯泰尔(André Chastel,1912—1990),法国艺术史界泰斗,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权威。其重新编译、评注的《绘画论》被公认为经典版本。 邢啸声,我国西方艺术史家,已出版有《圣雅各之路朝胜记》(2012)、《柱头上的<圣经>》(2013),以及《基督教神圣谱—— 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2016)。
内容简介
《莱奥纳多·达·芬奇传》,乔治·瓦萨里 莱奥纳多,皮耶罗·达·芬奇的儿子,确实是一位令人钦佩的绝世人物。他倘若不那么随心所欲和见异思迁,原本可以在学习知识和文化深造上有更大的长进,他涉足不同领域,一旦着手研究,却又随即扔下。他花费数月功夫弄数学,进步神速,甚至经常出难题让老师受窘。他略涉音乐,因为天禀聪颖,转眼便学会弹拨里拉琴,并为自己即兴歌唱伴奏。尽管他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但是从未丢下绘画和雕塑,因为它们比任何事情都更适合他发挥想象力。 莱奥纳多为米兰慈悲圣马利亚教堂多明我会修士们画的《最后的晚餐》,美不胜收。他把使徒们的面孔画得那么庄严和美丽,却不得不把基督的面孔放在那里没有画完,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赋予基督以应有的上天圣容。这件已经即将圆满完成的大作,始终受到米兰人以及外地人的无限景仰。莱奥纳多精心构思并出色表现的,是使徒们的一阵骚乱,他们焦急想知道出卖主的是谁。可以看到,他们的脸上写着爱与怕,怒与哀,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基督的思想。同样令人惊叹的,是犹大的执迷、仇恨和背叛也不难辨识。大画每一处都得到细致入微的刻画,就是那块桌布也都有织物乱真的质感。 据说,那位修院院长总催莱奥纳多快点画完,因为他常见画家陷于沉思,动辄半天过去。他原本希望画家像工人在花园里干活那样,不停下画笔。他到公爵面前抱怨,请公爵召见莱奥纳多。公爵婉言请莱奥纳多考虑完成作品的事,并且让他知道自己实在是苦于院长的纠缠。莱奥纳多深知这位亲王思维敏捷,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便向他倾吐衷曲;这在他同院长之间,从未有过。他谈到艺术,解释说艺术家们动手少的时候,正是开动脑筋思考更多之际,他们是在思想里捉摸新的招术,是要找到一些想法的完美形式,然后才能用手将头脑里构想的东西表现出来。他补充说,他只剩两个头像要完成:一个是基督的,无法在人间找到,也不再指望自己能够想象出上帝应有的容貌那种天上的美丽与优雅;另一个是让他烦恼的犹大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无能想象得出,一个受过大恩却灵魂阴暗竟然卖主即造物主的人,应有何种表情。总之,他还在寻找,倘若他找不到更合意的,好在他还有那位讨厌透顶、无聊透顶的院长那颗脑袋。这番话让公爵笑得前仰后合,连连称他言之有理。可怜的院长感到羞愧,只好去管理自己的菜园,再也不去烦扰画家;莱奥纳多也终于完成犹大头像,一幅耻辱卖主者的真实写照。至于基督头像,如前所说,没有完成。 大作的精妙,既在卓越的构图,又在精心的绘制。它让法兰西国王垂涎,一心想把它弄到自己的国家。他下令让那些善用铁木横档固定物体的建筑师,想尽一切办法保障运输不出危险。他如饥似渴想弄到手,想必不在意要多少花费。可是画在墙上,国王陛下大失所望;壁画留给了米兰人。莱奥纳多在膳堂画《最后的晚餐》时,还在对面墙上用旧法画了《基督受难》。画上,一边是洛多维科携长子马克西米利亚诺,另一边是公爵夫人贝亚特里切携与他人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弗兰切斯科。此二子后来都成为米兰公爵。诸人在画中都画得逼真传神。 ?所谓天才,去伪存真的生平还原作为画家的达·芬奇。 ?画论元典,通过回归文本理解杰作背后的创作基石。 ?纪念莱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新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