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体制与政策

科技自立自强:体制与政策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责编:钟紫君|总主编:陆昊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39.70
折扣购买: 科技自立自强:体制与政策
ISBN: 9787517713357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中国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每年的丛书均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领导担任主编,中心党组全体成员担任副主编,中心学术委员会内部委员担任编委会成员。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宏伟目标。充分认识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大历史意义,准确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深刻把握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有利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已进入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历史新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我国适应发展阶段变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抢抓战略机遇期、在新科技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迫切要求。我国科技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具备较好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我国面临高层次人才缺乏,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突破较少,核心技术短板较多,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展不快,创新型企业培育仍有待加强等诸多挑战。导致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科技管理理念和职能尚不能满足新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实施机制不够合理,各方科技力量不强且缺乏有效协同,对人才和企业等关键创新要素的不合理束缚仍然较多。因此,本书以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为重点,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改革路径和重点,以充分释放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全社会科技水平,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世界科技发展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科技支撑。 本书包括一篇总报告和十篇专题报告。在总报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体制和政策》中,强调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快速涌现。总报告明确提出应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优化创新环境,力争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赢得主动权。 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多个层面的体制机制调整。在专题报告一《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科研机构使命与战略定位》中,通过梳理国内现状、国际通用做法,剖析先进国家的优势,结合我国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和方案。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高校应当重新锚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在专题报告二《新发展阶段高校使命定位及投入机制》中,从高校科技投入体制机制的视角探讨了新时代我国高校应如何重新锚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技统筹协调是指对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以及对其他领域的科技资源投入进行统筹和协调。在专题报告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统筹协调机制》中,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科技统筹协调机制的经验,就完善我国科技统筹协调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科技评价制度是科技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专题报告四《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评价制度》中,研究科技评价制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梳理我国科技评价的发展演进与政策脉络,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经验、围绕当前我国科技评价改革中基层单位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提升技术育成能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重大技术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周期长,还面临技术和商业上的双重不确定性。专题报告五《技术育成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环节》提出,我国面临应用技术研发环节缺失的重大挑战,建议以定位于解决“死亡之谷”新型研发机构为创新网络内核,引导技术育成的市场方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在专题报告六《完善科技人才质量提升和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中,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和问题,并从建设高技术移民制度体系和为科技人才“减负松绑”的角度,提出了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人才发展建议。 对外投资是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专题报告七《加快高水平“走出去”,大力促进开放创新合作》中,提出依托企业对外投资,加快高水平“走出去”,以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 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激发不同金融主体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意愿,形成合力。在专题报告八《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生态》中,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科技金融的有益经验,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激发不同金融主体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意愿,完善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一代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技术进步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变革,继而引发全球性的生产、投资、贸易格局的大调整。所以,我国要想在新一轮国际经济格局大调整中取得优势,必须紧跟形势,做出判断,并提出对策。专题报告九《以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安全》给出了底层建设方面的更多思考。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专题报告十《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中,提出加快布局育种4.0,构建适应智慧育种的研发体系,并提出以立法形式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配套技术和执法手段、有重点推进优化品种审定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种业知识产权转让制度并强化对育种创新的激励三条意见,给决策者提供了清晰的论据和论断。 当前,我国正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的新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实求真、守正出新,共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明天更加辉煌!" 本书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研究丛书之一。本书结合我国实情和战略需要与国际经验,从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制度、建立科研与产业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生态等方面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