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1867-1960)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作者: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译者:巴曙松//王劲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ISBN: 9787301147498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内容简介

1.在信用货币本位制下,也就是1862—1879年,高能货币是由政府行 为决定的。政府对高能货币尚无明确的政策,其发行量完全是影响税收和 支出、借债和偿还的多种其他行为作用的结果。但是政府最终有权决定向 公众和银行发行货币的数量,从而决定高能货币的总量。从这方面讲,绿 钞党及其前身对绿钞的重视是正确的。 我们在下一章中还会看到,铸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之间有明显 的差异。在国际铸币本位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必须能够与其他 采用相同货币本位制的国家保持平衡,所以高能货币的数量要根据铸币进 出口来调整。在单一国家使用铸币本位制或者全世界都使用铸币本位制时 ,铸币的存量是由可用的实物储量加上对货币及其他用途的相关需求所决 定的;而其数量的变化是由铸币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决定的。无 论在哪种情况下,高能货币的数量都是一个内生变量,而且不受政府左右 。绿钞时期,美元与其他货币的弹性汇率切断了货币存量和国际环境的联 系。这使高能货币和货币存量完全由国内情况决定。两者仅有的联系也不 是货币机制层面的,而是政治层面的:即政府要恢复战前平价水平的铸币 本位制。 2.存款一准备金比率首先取决于银行体系。当然,这不是指银行的一 致行动,而是指每家银行独立行为的综合作用。一家银行可能只分别关注 储蓄和准备金的绝对量而不是它们的比率,并且任何一家银行至少可以在 自己的资产范围内确定准备金的数量。而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视角出发,则 是另一番情形。全部准备金的数量受到银行和公众手中全部高能货币数量 的限制,银行能得到的份额除了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还取决于公众愿意持 有存款而不是货币的动机。银行体系能决定的只是存款和准备金的比率。 不论政府和公众采取何种行动,银行都可以达到任意比率。同时,这一比 率与政府规定的准备金率相关;与银行对公众存取款变化的预期相关,即 与存款一通货比率的变化相关。当然,这一比率还会受到其他资产运用渠 道收益变化的影响。 3.存款一通货比率是由公众决定的。同样,这不是指公众的一致行动 ,而是指所有持有货币的个体行为的综合作用。虽然个体的行为能够决定 上面两个变量,但是公众作为一个整体既不能决定存款也不能决定通货的 数量。因为这两个变量取决于银行存款创造的意愿和高能货币的数量。公 众仅仅能决定存款一通货比率,而且该比率是与政府和银行密切相关的。 就政府而言,存款一通货比率是与货币发行和吸收存款的法律环境相联系 的,会影响公众的意愿;而对银行而言,该比率是与其向存款人提供的服 务和存款利息相关的。 上述两个比率共同反映了在分母中的准备金和通货对于增加高能货币 总量的必要性。银行可用高能货币发放贷款、投资,支付营运费用,加上 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促使它们向公众提供存款利息,并为了吸收更多 存款而提供免费服务。相应地,公众的行为就会决定一个存款一通货比率 。如果这一比率使银行的高能货币少于银行希望持有的量,那么银行就要 变卖资产以充实其准备金,这样一来存款额就会减少,在给定的存款一通 货比率下,公众就会持有更少的通货。如果这一比率使银行的高能货币多 于其希望持有的量,那么银行就会用多余的准备金去购买资产,这样一来 存款就会增多,公众将会持有更多的通货。在均衡的条件下,银行会从准 备金资产或非准备金资产的成本与收益角度来评估,并根据边际成本和边 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持有存款和准备金,当然两者都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成 本收益。 上述的简短分析表明,这种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是为了便于分析货币 存量的各种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地去理解它们,这也正 是我们希望在这本书中阐释的。 图4描述了1867—1879年的货币存量和三个决定因素,它的最大特色就 是高能货币以平稳甚至近乎水平的走势运动到1879年2月的经济周期谷底( 后来又伴随着经济的扩张上升,见第3章)。从1867年到1879年货币存量的 增长反映了两个存款比率的变化,尽管此时高能货币是下降的。从1867年1 月到1879年2月,高能货币每年降低1%。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存款比率保 持不变的话,货币存量也会以同样的速度下降。但实际上,货币存量每年 却增长了1.3%。在从高能货币下降到货币存量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两个 存款比率基本上各贡献了一半。 高能货币的影响在1867—1868年最为明显,这时其他两个比率的增长 仅部分抵消了高能货币的下降,从而使货币存量下降。在其他时期,高能 货币对货币存量的影响并没有上述两个存款比率对货币存量的影响这么明 显。货币存量仅在如下年份中与高能货币同方向变动:存款相关比率与高 能货币同方向变化(1870—1873年、1878—1879年),或存款相关比率基本 不变(1875—1876年)。P33-35 “《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首次授权出版”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看点: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美国货币史(1867-1960)》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4. 译者巴曙松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经常为国内多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进行培训,已在各种场合帮我们宣传此书,从而为我社的营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者对象:   1. 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 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 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 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