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匠人:工业化时代的手工艺者(万有引力书系)

吉他匠人:工业化时代的手工艺者(万有引力书系)
作者: [美]凯瑟琳·达德利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4.80
折扣购买: 吉他匠人:工业化时代的手工艺者(万有引力书系)
ISBN: 9787218160184

作者简介

[美]凯瑟琳·达德利(Kathryn Marie Dudley)著 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作品主要聚焦于美国后工业时代转型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诸如美国在后工业转型后消失的产业和职业,以及传统行业在后工业时代中的生存境遇。著有《消失的生产线:美国后工业时代的失业与新生》《债务与剥夺:美国农村的农场》。

内容简介

序 言 一把吉他正面朝上放在工作台上,卤素灯的微弱灯光慢慢地温暖着它。乔治·扬布拉德将金丝眼镜推上额头,全神贯注,俯身看着这把吉他。他将一把三角锉刀贴在快做好的品丝上,停了一会儿;接着,他便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动”。锉刀向前滑动,向上卷起,又向外抬起,每锉一次,黑檀木指板上都会洒落闪闪发光的镍银合金碎屑。我站在他身旁,近距离注视着这一套复杂的动作,而金属疾速刮擦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不一会儿,他就把锉刀递给我,说:“别搞砸了!” 隆冬柔和的阳光透过两扇大窗,窗框顶部悬挂的各种夹具在地上投下了阴影。一扇窗户前立着一个柜子,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吉他模具,另一扇窗户的窗台上摆着一台钻床,上面堆放着一些琴颈的毛坯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把老式的弓形锯,下面的架子上吊着一排凿子,而架子下面的工作台上,弯弯曲曲的侧板和只装了音梁的吉他面板正等待扬布拉德的特别照料——这可是种奢侈,十多年来,扬布拉德的业务接连不断,他一直辛劳工作,但弦乐器修理和复原的工作还是堆积如山,看不到尽头。一台带锯机靠在远处的墙边,活像一只俯身向前的滴水嘴兽,它若有所思,仿佛凝视着旁边工具柜上那把大的鲁特琴。短短几周,我就渐渐爱上了晨间的宁静,那是工坊正式开门前一小时才能享受到的。 到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在康涅狄格州吉尔福德的扬布拉德音乐工坊的“学徒期”已满月余。扬布拉德同意教我有关吉他修理的基本原理,还让我观察他日常的工作,以及他与顾客的交流互动,这些就算他支付给我的报酬。他是东海岸首屈一指的修复专家,无数人慕名前来,需要保养的乐器也从远近各地送到他这里。他知道我正在写一本有关原声吉他匠人的书,于是主动解答了许多有关吉他历史的问题,并与我分享了他作为先行者在推动北美制琴业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十点钟刚过,一辆汽车就拐下主干道,沿着车辙纵横的车道驶过工坊的橱窗。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门口的小铃叮当作响。扬布拉德热情地同这位中年客人握手,然后朝我这儿瞥了一眼,对客人解释说:“凯特正在了解一些有关弦乐器的事情。” 埃德·帕特南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他说:“可不是谁都能像你这么幸运。”我咧嘴一笑表示同意,然后又去加工品丝,而此时我意识到,要想集中精力完成这项常规任务,难度着实不小。帕特南坐在一把高脚凳上,开始感谢扬布拉德为他嫂子的吉他所做的工作。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那把不起眼的吉他,经你那么一调修,音色就变得如此悦耳!” “那只不过是因为我撒了点儿围裙口袋里的仙尘。”扬布拉德谦虚地回应,然后把手指向空中弹了弹。 “不管你做了什么,”帕特南笑着说,“很棒就对了!” “凯特现在已经知道,只要在吉他各个地方做少许调整—正确的调整,吉他就能神奇地发挥出最完美的效果。我们检查了品丝、上弦枕和下弦枕。我今天早上说过,只有装配正确,你才能得到一件很棒的乐器,否则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与工坊的许多顾客一样,帕特南也是来闲聊而不是调修乐器的。形形色色的常客—大多是男性,也有一些女性—他们会抽空来这里,跟人聊一聊吉他。扬布拉德的工坊位于他家的一楼,这是一栋殖民地时期风格的两层盐盒式建筑a,曾是镇上的理发店。从2001年起,扬布拉德就把紧挨着的两间房租给了伦纳德·韦思和布赖恩·沃尔夫,他们是原声音乐商店的老板,那是一家销售高端吉他和曼陀林的零售商店。无论顾客是来店里试乐器、买琴弦,还是和沃尔夫一起即兴演奏音乐,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扬布拉德的工坊所吸引,扬布拉德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各种故事,活像酒吧里的酒保。 帕特南刚从加州的一场古典吉他展回来。“真要了命了,”他大声嚷道,“去的人很多,有个家伙居然花了11.5万美元买了一把1950年左右生产的吉布森吉他!又花了2.8万美元买下了一把里肯巴克电吉他。大家都在买买买!” 扬布拉德对这些价格并不感到震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国家,财富如果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或理论上的话,可能并不长久。所以人们会在有形商品,比如乐器、东方地毯、绘画和高档家具上投资。就像我收藏的硬币一样,这些东西可能会贬值,但无论美元行情如何,金银永保无虞!” “我认为这主要是男人的中年危机在作祟,”帕特南开玩笑说,笑声在整个房间回荡,“先是哈特雷斯动力艇,接着是哈雷摩托车,而现在则是……” 扬布拉德接着他的话说:“他们正在把钱花在家用商品上。” 在这间工坊,“吉他谈话”的中心主题就是拥有物质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其中还涉及相应的鉴赏能力—知道这些商品是如何制作的,以及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们的品质。如果有顾客来咨询修复或购买一件乐器的投资价值,扬布拉德和沃尔夫不会直接回应,他们很擅长把问题转换一下,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他们的建议是,真正重要的不是一件乐器在未来能有多少价值,而是要看它是否会让那些如今还愿意享受“自制音乐”的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他们认为,与投机性的金融工具相比,精心制作的原声吉他自有其内在价值,而无论市场价值怎么样,这种内在价值都不会受到影响。 工业化时代,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现状实录 以北美手工吉他匠人群体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传统手艺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面临的种种挑战,展现了工业化、复制化、标准化的时代,手艺人的生存境遇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描述一种与“上班”截然不同的职业场景,展现了自我实现的积极探索 再现了一种奇妙且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方式,手工艺者追寻作品的艺术表达,制作具有独特品质的艺术品,赋予其生命的温度,站在机械化、流程化的社会体系之外,与流水线、格子间的现代职业文化对抗,与平庸的大众文化对抗,并告诉我们: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更多选择。 “小而美”如何挑战无情的高科技和商业时代 在工业和商业文明的巨轮面前,“小而美”能否在现代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能否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艺术家能否同时为艺术和金钱服务——北美吉他匠人的应对策略为传统、古典、小而美的世界探索了存在的可能性。 在美学的世界之外,讲述更为严酷的经济现实 作者巧妙地重构了吉他匠人创造的社会、道德和美学世界,同时也重点展示了这个世界所面临的严酷的经济现实:全球化浪潮、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动荡、现代工业文明的压制、日益虚拟化和商品化的社会、新消费观念的兴起……手工艺人在与现实的冲突中,抗争或妥协,不断调整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