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昆虫记
ISBN: 9787512704930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1823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通过勤奋自学,法布尔先后取得了教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出版,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里,终于撰写出10卷本科学巨著——《昆虫记》。1910年,晚年的法布尔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915年,法布尔逝世,享年92岁。
4月里,被农夫用铁锹捅破肚皮的鼹鼠,尸体横在田间小路旁;篱笆下 ,狠 心的孩子抄起石块,砸扁了刚刚穿上缀珠绿袄的蜥蜴;有的路人自以为行 为可 嘉,愤怒地踩烂半路上碰到的蛇;一阵风吹过,那尚未长毛的雏鸟一头从 巢中跌 落在地。这么多丧命的生灵,它们将变成什么啊?但是,由看到或听到而 引起的 恶心不会长久持续下去,从事田野卫生工作的小动物有的是。 第一个跑来的,是手段高明,热衷于行窃的蚂蚁,它先一小块一小块 地解剖 尸体。接着,尸肉香味招来的是双翅目的昆虫,也就是那繁殖可恶蛆虫的 家伙。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兴冲冲地赶来一帮其他种类的虫子,其中有扁 平的葬 尸虫,有锃光闪亮、一路碎步的腐阎虫,有肚皮下长着白点的皮蠹,还有 身体瘦 长的隐翅虫。这些虫类,不知疲倦地探察、搜索和吸吮着恶臭。 春季里的一只死鼹鼠,身底下竟是如此一派热闹的景象!这是座令人 生畏的 小实验室,但对于擅长观赏与深思的人来说,倒不失为一种美妙的东西。 先克服 我们的恶心,然后让我们用脚掀起这具小腐尸。天啊,下面竟然有那么多 小动物 在拥挤攒动,忙碌不堪的劳动者们构成一副如火如荼的喧闹场景!只见葬 尸虫穿 着宽大的鞘翅丧服,立刻拼命逃窜,一头钻进地缝里躲藏起来;腐阎虫的 身子像 经过抛光加工的乌木,光洁得能给太阳当镜子,它们也赶紧迈着碎步逃开 ,丢下 工地不管了;其中有一只皮蠹,身上盖着一件浅黄色带黑点的短披肩,正 要腾身 起飞,但苦于已经为血脓所醉,不停地栽着跟头,肚皮下的雪白斑点亮了 出来, 在黑色衣服的反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群干起活儿来很狂热的虫类,刚才在那里干什么?唔,原来它们是 在开垦 死亡,造福生命。它们是出类拔萃的炼丹术士,利用可怕的腐败物,造出 无毒无 害的生物制品。它们掏空致祸的尸体,令其变成一副空洞的枯骨架,样子 就像垃 圾堆上备受寒霜酷暑折磨的废拖鞋。它们用最快的速度,提炼出了无害物 质。 过了一会儿,又有别的炼丹术士赶来了,它们的个头儿要小些,但耐 心却更 大。它们将一条筋一条筋,一块骨一块骨,一根毛一根毛地开发这尸骸, 直到把 一切还原为生命宝藏。让我们向这些净化器致敬。现在把死鼹鼠放回原位 ,然后 离开这里。 除鼹鼠外,春季的农田里还会有其他一些牺牲品,如田鼠、鼩鼱、蟾 蜍、 游蛇、蜥蜴等。包括鼹鼠在内的所有这些死动物,还将给我们造就另一种 效能极 佳、声名远扬的土壤改良器。这种改良器就是食尸虫。 在身材、服饰和习俗方面,食尸虫都与那些透着死尸般晦气的低等虫 类完全 不同。它具备某种高级功能,可以散发麝香气味;它的触角末端顶着红绣 球,胸 廓上裹着米黄色的法兰绒,鞘翅上还横着两条带齿形花边的红佩带。,这 身装扮雅 致而近乎奢华,比腐尸下面其他虫类的服装要高级多了。那些贱民虫类的 服装总 是一副哭丧的模样,用来参加葬礼倒是很合适。 食尸虫不是解剖助手,它不负责剖开实验对象,用大颚解剖刀切割肉 质,确 切地说,它是掘墓工、下葬工。像葬尸虫、皮蠹和鞘翅目其他虫类那样的 昆虫, 总是围在所开发的尸肉那里,先拼命填饱肚子再说,当然,它们也不会忘 记家 庭。食尸虫则不然,它是一种吃下少量食物就能维持体力的昆虫,在新发 现的尸 肉上只是碰了几下而已。它把整个尸肉埋入地窖,待其熟透,即可成为幼 虫的食 物。把尸体埋在那里,就是为了在那里安置家庭。这收集尸体的家伙,走 起路来 四平八稳,甚至有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不过在收集无主财产时,它们腿 脚却麻 利得令人吃惊。一次行动只需要几个小时,然后一块像鼹鼠那么大的食物 就一点 儿不剩地全部滚进土里了。换成其他虫类,准会把空洞的枯骨架露天丢在 那里, 足足过上几个月,被风不停地吹打。然而食尸虫却采用封闭操作法,场地 从一开 始就那么干净,工作只留下少许可以看见的痕迹,即一座鼹鼠丘状的稍稍 隆起的 小土堆,那便是冢穴的小顶。 食尸虫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在各种充当田野净化器的昆虫中首屈一 指。即 使在心理机制方面,它也是最负盛名的虫类之一。有人认为,食尸虫的智 能大概 已经达到理性境界了,连膜翅目昆虫中那些天资最高的花蜜、野味采集者 们,也 不具备食尸虫这么高的智商。下面两则趣事为食尸虫增添了更多光彩。这 两则趣 事摘自拉考尔·戴尔的《昆虫学导论》,那是我仅有的一部概论类案头参 考书。 作者写道:“克莱尔维尔在报告中说,他曾看见一只夜食尸虫,准备 掩埋一 只死老鼠。由于鼠身下土质太硬,它正在不远处土壤比较疏松的地方挖洞 。操作 结束之后,它试图把死老鼠掩埋在洞里,可是怎么也拉不动,于是飞走了 ;过一 会儿,它又飞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四只同类;它们分工协作,一块搬运 并埋藏 了死老鼠。”接下去,拉考尔·戴尔表示说,人们无法拒绝承认有理性思 维介入 了这类行为。 作者又写道:“从格莱狄茨所做的如下叙述中,也完全可以看出理性 的介 入。格氏有位朋友,想把一只蟾蜍风干。为防止食尸虫偷走这只小动物, 他把它 放到了一根木棍的顶端,木棍是竖在地上的。可是他的防范措施一点儿用 也没 有,食尸虫虽说无法接触棍顶,却在棍脚下挖掘起来。棍子倒了,就这样 ,食尸 虫还是把蟾蜍埋藏进了地洞里。”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