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制走向共和(杨天石解读辛亥秘档)

从帝制走向共和(杨天石解读辛亥秘档)
作者: 杨天石|责编:徐宪江//李翔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3.30
折扣购买: 从帝制走向共和(杨天石解读辛亥秘档)
ISBN: 9787229098100

作者简介

杨天石 江苏人。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合著有《中国通史》第12册、《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第六卷等,个人著作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从帝制走向共和》《帝制的终结》《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当代中华诗词名家精品集·杨天石卷》等。 作品《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获中国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十大图书奖”,第二辑获南方读书节“最受读者关注的历史著作奖”;其近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内容简介: 康有为因何否认曾密谋捕杀西太后? 戊戌变法是否败于袁世凯“告密”? 同盟会内部为何发生“倒孙”风潮? 共和知识分子为何才是辛亥革命真正的领导者? 辛亥革命时期各帝国主义对华政策有何内幕? 南京临时政府面临怎样的财政危机?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还是“平民知识分子”? 围绕“国民国家”改良派、革命派提出了哪些方案?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它推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求,从此之后,中国人民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再也无法阻遏。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的这部作品,从史料本身出发,对辛亥革命前后的史料进行系统梳理,严密分析论证,进行探微发隐,目的在于揭示辛亥革命前后一段时间中国政治、文化、人物的历史真相。作品通过解读戊戌政变至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三十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孙中山被迫卸任临时大总统与袁世凯上台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孙中山与章太炎、黄兴、廖仲恺等人的关系,孙中山对黄兴与康有为的关系的态度及导致的后果,等等,揭示了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期间许多鲜为人知、隐微不彰的史实。 作者简介: 杨天石 江苏人。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合著有《中国通史》第12册、《中华民国史》第一卷、第六卷等,个人著作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杨天石近代史文存》《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海外访史录》《从帝制走向共和》《帝制的终结》《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当代中华诗词名家精品集·杨天石卷》等。 作品《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获中国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十大图书奖”,第二辑获南方读书节“最受读者关注的历史著作奖”;其近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

内容简介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特别版 ☆解读中国从帝制走向共和过程中的波涛与暗流,社会思潮与人心的嬗变,展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各方力量激烈博弈 这是杨天石先生的一部旧作,但也可以说是一部新书。说它是“旧作”,因为此书曾于2001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19个年头。说它是“新书”,因为过去十余年间,尤其是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界掀起了“辛亥革命”题材出版的热潮,但如杨天石先生的著作这般,从史料本身出发,对辛亥革命前后的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加以严密的分析论证,进行探隐发微、见前人所未见式的佳作,实在不多。 因编辑杨先生的著作,得以有幸与杨先生“近距离”地接触。令我难忘的,是杨先生治学态度之严谨,为人之虚己下人。杨先生曾说自己写作的原则是“没有新材料决不动笔”,而据我亲眼所见,有了新材料,杨先生也不轻易动笔,而是对这新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就不同的材料进行相互印证,确认这则新材料“可靠”,方才动笔。为了确认一个“新材料”是否可以引用,他会“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求证据,不放过任何线索,不惜放下“身价”向同行、朋友、甚至是像我们这样的近代史门外汉求助。如果不能确认新材料是可靠的,杨先生宁愿舍弃不用。在各行各业浮躁之风大盛的今天,我常常感喟杨先生做学问之“傻”、之辛苦、之不易。正因如此,杨先生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近年来,杨天石先生的影响已经走出学术界,走向大众读者。越来越多非近代史专业的文史爱好者成了杨先生的忠实“粉丝”。我想,这和杨先生一贯的治学之严谨,工作之勤奋,心态之开放,文风之贴近读者不无关系。 杨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历史反映人类社会已逝的一切,因此,忠实地再现历史本相是史学*重要也是*根本的任务。但是,历史真相并不是一眼可见,一索可得的。它需要历史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充分掌握一切可能掌握的资料,经过严密的考证与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再现出来。”“我认为,历史学家笔下的史实要能经受不同立场、不同时期的读者的挑剔和检验,争取做到:你可以反对我的观点,但推翻不了我的史实。”我相信,这本新版的《从帝制走向共和》,正是杨先生此语的又一例证。 辛亥革命即将迎来110周年,我社推出新版的《从帝制走向共和》以表达对杨天石先生为人为学的敬意,以及对辛亥革命历史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