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沟通(同理心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张国昕,实战派企业运营管理专家、“华商基石”企业商学院院长、智教之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培训基地特聘讲师。
内容简介
01 三种语言——全方位立体式沟通 “看”他说话 由于“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本着“即使知道也当作你不知道”的原则,我们来讲沟通中的三种语言——词汇语言、音调语言和肢体语言。 词汇语言是讲话的内容,在沟通中保证内容的正确性是基础。如果我们希望传达信息时,给听众产生的作用力是100%的话,词汇语言的作用力只占到7%,这就是我们常常自认为说了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对方却怎么都听不进去的原因所在。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说出去的话从内容上讲完全正确,简直就是真理,可他们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说话的人只注重了内容的正确性,却没有合理地运用音调语言和肢体语言。 在讲话中,只注重词汇语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音调语言是讲话时对声音的运用,一般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速该快的地方要快,该慢的地方要慢;语气该加重的地方要加重,该放轻的地方要放轻。“轻重缓急”反映的是讲话的节奏和逻辑,帮助听众划好重点,方便听众理解。语调“抑扬顿挫”,目的是使语言听起来悦耳,讲话声音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抑扬顿挫。如果永远一个调门,即使声如洪钟,时间一久,听众也会疲劳犯困,有人能在飞机上睡着就是有力证明。讲话总是一个音调,别人听久了也就麻木了,所以我们讲话时千万不要用同一个语调。 音调语言在传达信息时产生的作用力占38%。为什么作用力相对较大呢?在现实中你会发现,如果讲话的语气不对,常常比内容更加伤人。有时候决定一句话表达效果好坏的并不是内容,而是语气,说“我爱你”的时候,如果语气不对,对方完全可以听出“你厌恶我”的意思。 肢体语言是听众视觉上看到的“你的一切表现”,包括形象气质、态度表情、精神状态、站姿手势、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在传达信息时产生的作用力占55%。为什么作用力最大?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实中,一个鄙视厌恶的眼神,其杀伤力胜过千言万语。从生理特性上讲,“人们受到视觉上看到的东西的影响,远远大于听觉上听到的东西”。如果你在众人面前讲话,希望大家打起精神,不能平淡地说一声:“希望你们打起精神。”你要先拿出听众看得见的良好状态,用振奋人心的语调说一句话,听众才可能振奋起来。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你的状态,并由此受到了感染。 在公司年会上,叶涓涓担任主持人。 会议前需要跟大家做一个小小的互动,她站在台上边示范边说:“请大家把右手上的东西全部放下,跟我一样伸出右手,平伸在身体的前方,所有人看着我。”大家都照做了,她问道:“准备好了吗?”众人齐声回答:“好了!”她立即加重语气说:“请听口令!请大家把右手放到自己的额头上!”与此同时,她的右手迅速放到了自己的下巴上,大多数人跟她一样把右手放在了下巴上。等大家反应过来后,全都哈哈大笑。涓涓分享道:“为什么我要求大家把手放在额头上,大多数人都放在下巴上了呢?”停顿了一下,她解释道:“因为我站在台上做了一个误导性动作,大家都在看着我怎么做,自己却没有动脑去想。” 为了让大家感受再深一点,她接着做了一个类似的互动。这次她要求大家快问快答,首先她伸出一根手指,问大家:“这是几?”所有人一起回答:“1!”她再伸出两根手指头,问大家:“这是几?”所以人再一起回答:“2!”接下来她在伸出三根手指的同时,迅速问大家:“1+1等于几?”所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3!”为什么明明有了前面的教训,大家还会回答“1+1=3”呢? 这个例子再次证明,人们受到视觉上看到的东西的影响,远远高于听觉上听到的内容。 《高情商沟通:同理心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是一本讲述在工作、生活等社交场合中如何更好地与对方沟通合作的实战类图书。全书从10个章节全面阐述沟通的核心思想,包括沟通时应用的语言、过程、解析及反馈等,并在每个章节后附有沟通测试,进一步加深读者的印象。该书重点讲解了同理心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同理心沟通的注意事项,能够帮助读者掌握好的沟通方式和沟通主动权,提高沟通效率。作者还讲解了沟通中四种反馈方式,分别是普通反馈、好的反馈、高明反馈和错误反馈,指出沟通时要注意把握对方重要且明显的内心感受,做到感同身受。 沟通的本质不是说服,而是用同理心去呼唤共鸣,理解并体现对方重要的内心感受,注意使用不同的适应对方心理要求的表达方式,从而在沟通过程中不让对方产生回避沟通、中断沟通、虚情假意沟通,甚至逆反心理等不利于沟通的心理反应,真正让沟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达成共识的利器。 在沟通中,还要注意一个根本准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把对方的心情处理好,事情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掌握三种沟通“语言”,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沟通。 分辨四种反馈形式,始终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敏锐察觉对方的心理需求,让自己的每句话都说到对方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