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繁荣(精)
作者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一个天才式的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 克鲁格曼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代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1994年他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的文笔清晰流畅,作品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作,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被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主要作品有《现在终结萧条!》、《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兜售繁荣》。
内容简介
01 对凯恩斯主义的攻击 凯恩斯的经济衰退理论遭质疑 假设有一个经济体正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悠然地发展着,所有的工厂都 在全速运转,所有的工人都有工作(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总是 有许多冲突和不测之事,因而总是会有一些工厂濒临倒闭,一些工人找不到 工作。但我这里只是对凯恩斯的理论进行一种初级解释,所以这一点可以暂 时忽略)。伴随着平稳运行的“实体”经济,还有一条平稳的资金流:企业 会获得销售收入,并用自己的利润支付工资与股息,而家庭会用其收入再次 从企业购买产品。 接下来我们假设,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的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 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至于人们为什么会以货币(或者以货币为 后盾的银行存单)的形式持有自己的一定资金,而不是将其全部投入到收益 率更高的其他资产中,这中间有一些原因,我们在这里不作详述。这里要说 的重点是,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需要持有更多现金。具体而言,凯恩斯 认为,当商人失去信心,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 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一种情形:有的 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失业,这时他们就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 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 会使它们的收入超过支出。 但正如凯恩斯指出的,对于个体可行的办法对于整个经济并不一定可行 ,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减少开支来增加自 己的现金储备,但当他这么做的时候,其他人的现金储备肯定会减少。很明 显,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试图以同样的方法来增加现金储备,将是行 不通的。那么,当所有人试图在同一时间积累现金时,会产生什么后果· 回答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收入会随着开支一起减少。如果我为了 积累现金而少买你的东西,你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我的东西,那么结果就是 我们两人的收入随着开支一起减少,而且我们都不能成功地增加自己的现金 储备。 面对这么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如果我们仍然执意增加现金储备,就会 进一步减少开支,结果只会更令我们失望,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整体 经济的角度看,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企业和家庭都在徒劳地试图以减少开 支的方法积累现金的时候,工厂就会纷纷倒闭,工人会失去工作,商店变得 空空如也。只有当人们的收入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以至于人们对现金的需 求降到与已有的现金供应量相等的时候,这个过程才会达到临界点。 这就是凯恩斯对衰退的解释。这个解释很清楚,但它在人们中间引起了 极大的困惑。不知为什么,一些聪明的人似乎都觉得这个解释过于抽象,难 以理解。不过,我恰好能用一个例子来阐明凯恩斯主义的精髓。说实话,这 个例子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样简单。 凯恩斯主义并不复杂 现实的美国经济包含了无数的工厂和工人,没有人能在头脑里绘出一幅 完整的图画,我们必须依赖模型。模型是对复杂现象的简单化呈现,我们希 望它能反映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实质。教授和“政策企业家”的一个区别 是,他们喜好的模型不同:“政策企业家”通常喜欢比喻性模型,例如他们 会把美国经济描绘成一个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大公司;教授通常喜欢数学模 型。这两种喜好都有缺点:数学模型有局限性,有时人们因为想不出如何以 方程的形式呈现一些因素,就会为了方便而忽略这些因素;比喻性模型则非 常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能深刻地理解一些东西,而那些完全依靠比喻来说明 问题的人往往不会发现,他们的华丽辞藻其实掩盖了许多低级的概念与事实 错误。 不过,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其实还有另一种模型,即实验性模型。 我个人最喜欢的实验性模型是伟大的气象学理论家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 (Carl-Gustaf Rossby)的研究方法。罗斯贝发现,如果将一个盛满水的平 底锅放在一个缓慢旋转的转盘上,同时轻轻地对锅沿进行加热,这个模型就 能代表全球气候的基本特征。实验性模型能够以一种具体而微的形式,呈现 出巨大而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的实质。 不幸的是,由于明显的可行性或伦理方面的原因,经济学研究很难采用 实验性模型。经济学中有一些实验性模型,比如,一些有限的文献记载了对 拍卖等市场活动进行的实验,一些扶贫计划也会以一些试验项目作为先导, 如此等等。但是,我们能以实验的形式复制出经济衰退与复苏吗· 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的一些职业人士曾在无意之间创造出了 一种实验性的宏观经济模型。琼和理查德·斯威尼夫妇在一篇奇特的文章里 讲述了他们的不幸经历,该文发表在《货币、信贷与银行业月刊》(1977年 2月)上,题为“货币理论与大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危机”。 下面来讲讲这个故事。华盛顿有一群年轻的夫妇,都是职业人士,都有 孩子,他们组成了一个托儿合作社,也就是说,他们建立了一套机制来相互 照顾孩子。这样的机制总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来保证工作负担得到公平的分配 ,这个合作社找到的办法是,以发行票券的方式来建立一套自行运转的记录 系统,每张票券可以买到一个小时的儿童看护服务。每对夫妇每次帮别的夫 妇照顾一小时孩子,就会从对方那里得到一张票券。 稍微思考一下你就会明白,这个体系需要有相当大的票券流通量。对于 每对夫妇而言,哪天想外出,哪天有时间帮别人照顾孩子,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他们通常都希望保留一些储备票券,以在希望或者必须多次外出时能够 立即成行。如果没有票券储备,他们就必须先帮别人照顾孩子,赚到一些票 券,才能保证在自己外出期间自己的孩子能得到照顾。 这个合作社在运转了一段时间之后陷入了困境。由于一些我们不必在此 详述的原因,人均票券流通量变得很低。这带来了奇怪的后果。由于合作社 大多数成员的票券储备达不到他们希望的水平,他们就试图增加票券储备, 增加的方法就是减少外出,多帮人照顾孩子。但只有当一对夫妇决定外出的 时候,另一对夫妇才有机会帮他们照顾孩子,所以随着合作社的成员在花费 自己的票券时变得越来越谨慎,他们也越来越难以找到赚取票券的机会,这 反而使他们在花费票券时变得更加谨慎。结果就是,社员之间相互照顾孩子 的次数大大减少。社员们都愁眉苦脸地待在家里,由于手上的票券不够,他 们不敢随便外出,但他们又积累不到更多的票券,因为别人也都不敢外出。 换句话说,这个托儿合作社给自己制造了一场衰退。 由于该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是法律工作者,所以其管理者不愿相信该社的 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货币问题。于是他们一开始没有采用货币方法,而是试 图以监管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他们制定了一项规则,要求每对夫妇每月必 须至少外出两次。过了很长时间,该社才增加了票券流通量。在那些法律工 作者看来,这项措施带来的效果简直太神奇了:社员们又开始积极外出,从 而使帮人照顾孩子的机会变得更多,这又使社员更愿意外出,如此相互作用 ,循环不止。 当然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后来由于票券供应过度增长,该社出现了初 步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对经济衰退与复苏的研究并不是某种高深或神秘的 课题,其中确有很多复杂的细节,但要理解其实质,是可以像小孩子的游戏 一样简单的。 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