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脑科学

漫画脑科学
作者: 【英】尤他·弗里斯 【英】克里斯·弗里斯 【英】亚历克斯·弗里斯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漫画脑科学
ISBN: 9787571023836

作者简介

作者 (英)尤他·弗里斯(UTA FRITH),自闭症和阅读障碍的专家,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在2014年被美国心理学协会列为现代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目前担任英国科学协会主席和英国皇家学会多样性委员会主席。 (英)克里斯托弗·弗里斯(CHRIS FRITH),维康信托基金会神经成像中心的心理学家、名誉教授,2016年跻身当代十大影响力的大脑科学家之列。他是精神分裂症的世界专家,也是脑成像技术的先驱者。 译者 包爱民,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常务副主任、国际神经内分泌联合会(International Neuroendocrine Federation)秘书长、中国解剖学会人脑库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心境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推荐序 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能力甚至远超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虽然大脑计算的速度远不如计算机,但是大脑有通用的智能,可以做许多计算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地做出抉择,做出合乎时宜的反应,等等。大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有好奇心,驱使我们对不理解的问题去找答案。 从我们会说话开始,就不断问为什么。父母要不断地从他们的知识库里给我们找寻答案,可是很多问题父母也是答不出的,因为目前还没有答案。我和孩子们交谈,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我是回答不出的,有时只能给他们我猜想的答案,或者说我也不知道。有意思的是,随着年龄增长,问“为什么”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知识累积的增多和智能水平上升呢,还是大脑的好奇心下降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有的、老师教的和书本里的知识并不完全正确,也不一定令人满意,我们应该进一步去追问“为什么”。能保持好奇心、不断提出问题,是一个优秀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有一套家喻户晓的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 丛书,在20世纪60年代由我国科学家集体创作,出版后多年来不断再版,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启蒙书。对于大脑,我们也应出版一部《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高兴、会伤心、会生气、会说话、会答题、会思考、会做梦、有爱情、有同情心、有好奇心?对这些问题,神经科学家已有部分答案,但大都还没有完全定论。本书的两位作者弗里斯夫妇都是英国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他们在书中创造了一个神经科学家的家庭场景,以漫画的形式及生动的比喻来解答针对大脑的各种问题,他们的解读深入浅出,值得读者细细咀嚼。如果读者善于思考,《漫画脑科学》会引领你开启对大脑之谜的无限探索,对神经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书译者浙江大学的包爱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神经科学家,在繁忙的科研教学之余,仍能亲自执笔翻译此书,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漫画脑科学》将对脑知识的普及有特殊的贡献,尤其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此书,会对大脑与我们行为的关系有初步系统认知,如能对大脑持续保持好奇心,将来也许还能成长为一位神经科学家。 是为序。 蒲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 ★世界知名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跨界融合之作,浙江大学中国人脑库创建人包爱民教授翻译,从脑科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角度,破解人类思维之谜。 ★ 本书结合了大脑的特质,在表现形式上便采用了大脑更容易接受的图像化表达方式,并用了大量的案例,有趣的类比来解读大脑复杂的运行机制,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大脑,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大脑的潜能。 ★本书从大脑的结构、运行机制来分析如何改变不良的心理习惯,调整思维模式,使身、心与大脑进行整合,让自己更具适应性和一致性,更有活力,人际关系更稳定。 ★我们总以为自己头脑清醒、决策理智,并引以为荣,然而无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还是普通人,都会常常无意识地陷入各种错误“常识”中。本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能让我们多一点自知之明,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离开大脑的话,你称之为“你”的感觉—— 大致等于你的心智——绝对不可能也不会存在。 ★关于大脑,一个非常久远的发现是,人的生存并不需要完整的大脑。 ★神经信号本质上是一种电信号…电池中的电与大脑中的电作用相同。 我们思考的能力,就是一组信号在我们的大脑中沿着特定的路径在神经元之间“奔跑”的结果。 所有的思考都是如此。当你进行一项活动,例如打网球时,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完善并维护一条特定的神经通路。在你的一生中,你和你的大脑会不断地完善这些连接——并建立新的连接。如果大脑不再建立新的连接,这就是痴呆症的征兆了。 ★你的大脑是一个挤进你颅骨里的巨大神经元网络。神经元之间不断地相互发送信号,这就是大脑的工作方式。说得更专业一些,成组的神经元预测着关于世界的信息…………并且用身体的感官去确认那个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但不是很久),它们对整个世界有了更好的了解…………因此每一组新的预测都可能是更准确的。这恰好反映了一种被称为贝叶斯统计的数学方法。 ★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一套有用的贝叶斯先验,但我们不知道它从何开始。当代神经科学的一大追求就是揭示所谓的“天生的先验”,换句话说,有哪些关于世界的基本事实从一开始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这还真是个谜,尤其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事实上,神经科学最伟大的项目之一就是去揭秘大脑可塑性的范围与局限性。“可塑性”的意思是大脑非常善于自我重新 “编程”。无论任何给定的先验是多么根深蒂固,只要有足够的现实世界的经验,大脑就能覆写那些预先存在的先验。 ★我们发现,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大于常人…………为的就是专门给伦敦杂乱无章的街道的工作记忆(称为“知识”)腾出空间。我们还发现海马体的另一部分变小了。最有趣的是,当一名出租车司机退休后,这两个海马体都“迅速恢复”到常人的大小。 ★大脑依赖于负责刺激神经元之间电连接的化学递质。它们创建了连接整个大脑的通路并最终使我们拥有了心智的体验。 ★大脑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交能力。它们茁壮成长,并且天生就要与其他大脑一起工作、 学习和玩耍。 ★识别面孔的能力在我们出生后的 9分钟内就会出现。从那时起,我们就倾向于在任何地方发现面孔,从云朵里、 裹尸布里到吐司片里。 ★不管是人类大脑、动物大脑、还是“机器大脑”,模仿都是使学习更有效的方式。不管玩的是什么游戏,在许多实 验中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AI 玩游 戏的速度都比使用试错模型的 AI 快得多。 ★神经标准人通常知道另一个人想要什么或在想什么…………而孤独症患者倾向于从字面上理解事情。孤独症似乎不会妨碍人对文字或想法的理解,但它似乎确实限制了对假装游戏,甚至是说谎的认知。 ★如果同龄人群体中有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事,那件事就是“事实”。但如果只有一个人相信那个,那就是妄想。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成为犯罪、暴力或其他行为的受害者,而不是去伤害他人。 ★利贝特的发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们的大脑是在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决定之前就已做出了决定。 ★用于控制计算机的信息——比特——和使得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工作的单个神经冲动有相似之处。 ★所有大脑共有的一个特征是存在着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使我们目睹别人经历时,能够感同身受。 ★贝叶斯预测:大脑就像一台机器,做出预测,然后测试这些预测。 ★脑电图测量的是大脑产生的电脉冲——脑电波,脑电图仪不能读取思想——它只是显示神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