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文学(散文卷)

西北文学(散文卷)
作者: 编者:高鸿|责编:姜一慧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西北文学(散文卷)
ISBN: 9787224133714

作者简介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西北文学》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爱在拉萨》)《情系黄土地》,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南泥湾》,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等4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农民父亲》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卞姨》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那年的月亮》《父亲的葬礼》等入选《大学语文》教材、《中国最美的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内容简介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区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 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 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 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由 此向北直至外蒙古一马平川;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 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 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 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 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 大约在孔子那个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 牧经济区与农耕经济区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 地方势力纷争不断。长期以来,拉锯式的争夺留下的一大 痕迹就是长城。从秦代到明朝,这个巨大的战争工事,不 断地增修改建。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 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 ,悄悄地记录,时长日久,它也竟变成了一幅版图,定格 在高寒岭上。 我是2013年初上高寒岭。当时为扶贫开发,人们刚发 现了这块沉睡的荒野。大家惊奇地奔走相告,说山上有一 棵极像中国地图的柏树。我上山后也为之震惊。只见这棵 柏树独立在山巅,于蓝天白云的背景上衬映出一幅逼真的 中国地图,而它的脚下,千山万壑里全部填满了各种形状 的松柏,郁郁葱葱,绿满天涯。我信造物有缘,凡自然之 物形有所异者,必是上天情有所寄,理有所寓。于是便遍 访当地人士,翻寻史志,搜求典故,以证其奇。自那年上 山之后就念念不忘,连续三年,年年来参拜,时时在寻思 。 柏树是一种很长寿的树种,在中国大地上三千年的柏 树并不少见。我的家乡,太原的晋祠公园里现在还有周柏 唐槐,小时常去摸爬,印象很深。那年,从宝鸡到西安, 过周公庙,三千年的柏树更是成排成行。柏树性喜阴耐寒 ,专在背阴、积雪、崖畔处生长。其根或深扎黄土,或裂 石穿墙,或裸露崖上,随山势地形奔突屈结,天赋其形, 鬼斧神工,常是根雕的好材料。因柏多生崖畔,又俗称崖 柏,生命力极强。其木质耐腐,且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所 以古人常用来做棺木,以图不朽。其品种很多,有侧柏、 圆柏或桧柏。高寒岭上的柏为侧柏,叶扁平如纸,片片成 羽,厚厚地叠加在一起,成一团绿云。不过老百姓称之为 降龙木,据说余太君手里的拐杖就是这种木头。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而且竟与 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有关,这是我过去绝没有想到的。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统一天下后,宋王朝的北部边界到 此为止。但边墙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这 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辽。夏、辽、宋, 又是一部史上魏、蜀、吴之后的“三国演义”。西夏在其 首领李元吴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宋丢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