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性别看世界

透过性别看世界
作者: 沈奕斐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8.80
折扣购买: 透过性别看世界
ISBN: 9787208159907

作者简介

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理事。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2018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复旦大学2011年十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出版专著:《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和国家》等。

内容简介

结婚生子是女人的宿命,最和谐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吸烟正常、女人吸烟另类,女性爱美是天性,男人都是好色的……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的社会中经常被视为“常识”,是“合理的一种分工”。但,这些真的是“常识”吗?真的合理吗?这种想法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本书就力图来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既定思维和常识,对二元对立的性别划分的世界提出了质疑,力图解构这个刻板的世界,还原一个更为多元丰富的世界,让个体更真实的看到自己,让社会能破除两性的局限,创造一个更为平等的世界。 一、 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差异,人们根据这些差异可以把人划分成高的、矮的;黑的、白的;胖的、瘦的;年轻的、年老的;男的,女的……在这些差异中,性别似乎是一个绝对差异的代表,可以把人类划分为界限分明的两类。作为生物个体而相对独立的人,总是以其特定的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如果,把人划分为两类仅仅只是一个分类,并没有价值、地位、等级上的差异,那么,这种分类似乎无伤大雅。但是,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性别其实是作为一种二元对立的等级差的存在。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于两性平等的努力和追求,他们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来解读性别问题,尝试从各种渠道来解决性别问题。但由于性别问题牵扯到整个文化体系,并且,如何才是真正符合人性发展的两性平等以及性别平等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此对于性别平等的追求显得异常艰难和纷繁复杂。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对性别问题的认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这个社会男性的权力大于女性,男性所处的地位高于女性,这正是需要被反思和改变的。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标准说明从家庭到工作,从私到公,社会权力一直是掌握在男性手中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中国男婴高于女婴的出生率,说明今天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并没有消失。 而西方社会同样存在这样的男尊女卑现象,同样存在歧视女性压迫女性的状况,并且这种状况常常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存在着。正如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凯特?米利特所说的:对我们的两性关系的制度进行公正调查后,我们发现,从历史上到现在,两性之间的状况,正如马克斯?韦伯说的那样,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未被人们检验过的甚至常常被否认的(然而已经制度化的)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力统治女人。一种最巧妙的“内部殖民”在这种体制中得以实现,而且它往往比任何的种族隔离更加坚固,比阶级的壁垒更加严酷,更加普遍,当然也更为持久。 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某一群体、某一阶层的作为,也不是单一的男性作为,而是整个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一种结果。性别的不平等不是单纯的政治或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因此,意识到性别问题的存在,希望能改变目前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就必须从整个文化体系入手,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改变涉及性别的每一个层面。同时,性别也提供了一个审视我们今天文化的一个视角,它让我们能更加清晰的分析文化中存在的不平等。 从来如此,就对吗?对性别歧视,say NO! 颠覆刻板印象,重塑我们对男女的看法。 性别只有男女两种吗?男主外、女主内是最合理的家庭分工?女性婚姻失败,人生就失败了?因为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不平等? ——这些看似是“常识”的观点,可能恰恰是禁锢女性发展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