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嵇康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7305045586
童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史,魏晋玄学、空间哲学等,著有《嵇康评传》等。
如果说在冯衍《显志赋》中,庄子还是与孔子、老子以及隐士於陵子 、仙人王子乔等并列的人物,庄子思想还仅仅是在儒术、黄老、神仙混杂 的状态中呈现出的某一个方面,那么,在仲长统这里则十分清楚,既说老 子,又说庄子,并且只说老子与庄子。庄子齐物、逍遥、贵生等思想处于 非常突出的地位。概括地说,从冯衍到马融、仲长统,庄子从许多并列的 人物中逐渐突显出来,受到士人的重视;黄老作为统治术,强调清静自守 、卑弱自持的观念逐渐转向以庄子思想为主,强调任性自然、游乎尘外的 生命哲学。他们出处虽然不同,但标举达生任性这一点却完全一致。在仲 长统的诗文中,虽然没有“老庄”并称,但意思已经完全具备了。 总的说来,汉代思想界对《庄子》的兴趣不及后代那么大,引述相对 较少,庄子思想尚未像魏晋时期那样流行。尽管马融之前,确有一些材料 说明汉人注意到《庄子》,但与魏晋人接受《庄子》的侧重点颇有不同。 从冯衍到马融、仲长统,庄子的达生任性之旨逐渐为士人阐发出来,这可 以视为汉魏《庄子》接受史上的一个转折性标志。 《庄子》激起了汉晋士人的新的兴趣,这种意趣是汉人喜好黄老、喜 好老子所不具有的。实际上,当士人远离政治中心、情愿或不情愿地被政 治边缘化时,庄子的那种宁肯“曳尾于涂中”而不愿“留骨而贵”的姿态 ,很容易引起他们精神上的共鸣。庄子的齐物观念、超然物外的思想、逍 遥濠水之上的生活态度等,为士人的边缘状态提供了肯定性解释的基础: 远离世事、淡泊宁静的生活值得充分地肯定,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他 们终于在《庄子》中找到了思想上的依据,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柱。这些内 容比从黄老那里得到的抱朴守真一类思想更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魏晋士人推崇老庄便成了十分自然的事情。嵇康、山 涛皆性好老庄,阮籍作《达庄论》,向秀、郭象为《庄子》作注,阐发庄 生之旨。“老庄”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庄子的思想也为许多士人所熟知。 可见,从重视黄老到喜好老庄,这一变化主要发生在汉魏之际。余嘉锡日 :“《抱朴子·汉过篇》日:‘反经诡圣,顺非而博者,谓之庄老之客。 ’是老庄之学,在后汉之末已盛行。”冯友兰也说:“汉朝人很少把老子 和庄子并称,他们只说‘黄老’,不说‘老庄’。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 们就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他们只说‘老庄,,不说‘黄老,了。”尽管没 有展开论证,但他们的看法与我们的结论正相一致。 P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