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作者: 黄波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被打断的近代化(晚清探隐)
ISBN: 9787506098014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郑观应家世寒素,其父郑文瑞亦耕亦读,考秀才 落选后,即安心做一村塾教师。而郑氏家族人丁颇旺 ,人多地少,加之时风浸染,多以给洋人做买办为业 。*成功者当推郑观应的叔父郑廷江,他是上海新德 洋行买办,另一位亲戚曾寄圃是上海宝顺洋行**买 办,须知,新德洋行和宝顺洋行都是上海开埠初期涌 现的**大洋行。郑家和当时从事“买办”这一职业 的许多**人物都有关系,如大买办唐廷枢是郑家的 姻亲,另一位大买办徐润则是郑家之世交。这为以后 郑观应进入买办行业并跻身商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观应和他父亲一样,读了几年书也未能考取科 举道上的*低功名——秀才。家庭窘迫的经济状况和 地方重商的文化,自然把他推向了学贾的道路。1858 年,也就是英法联*侵略中国、强迫清**签订《天 津条约》的这一年,郑观应来到了上海。此时上海开 埠不过十余年。郑观应先寄居于叔父郑廷江处,一边 给叔父做事,一边向叔父学习英文。1859年,通过姻 亲曾寄圃和世交徐润等关系,郑观应到上海宝顺洋行 工作,宝顺是当时营业额较高的**流大洋行,徐润 伯父徐钰亭、曾寄圃都是该行**买办。这种得天独 厚的人脉,使郑观应一进洋行即取得相当地位。深厚 的人脉资源,再加上经过多年买办的历练,郑观应在 商界逐渐声誉鹊起。1873年太古洋行创办轮船公司, 即聘郑观应为**,相当于总买办,权力很大。这是 其一生事业之起点。后来他在华北大旱灾中,因积极 捐款赈灾,被清廷授予道员衔,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开始与官场红人如李鸿章等发生联系。他后来脱离 洋行进入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便也顺理成章。 1882年,洋务派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盛邀他担 任帮办,而作为招商局竞争对手的太古轮船洋行则不 放他走,两者开出的待遇都很诱人,在爱国情怀的激 荡下,郑观应*终选择了加盟招商局,协助总办唐廷 枢,与外资轮船公司展开竞争。他上任后,招商局正 与怡和、太古两家外国轮船公司进行白热化的价格战 。郑观应巧施策略,历时两年谈判,三家公司签订了 6年的“齐价”合同,使招商局摆脱了困境。李鸿章 赏识郑观应在企业经营上的**才干,任命他为招商 局总办。后来他还先后任另外一些洋务派企业,如开 平煤矿粤局、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总办,为近代 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学者认为,郑观应加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其 人生*重要的抉择,因为这标志着他从一个买办成长 为了民族企业家,仿佛充当买办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 事情。其实,郑观应虽投资过一些企业,但所占股份 都不大,他充当的主要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角色,只 不过过去的雇主是外资,现在的雇主是国资罢了。既 是职业经理人,其天然职责就是努力为雇主服务,让 其利益*大化,并使自己分一杯羹。所以,要给一个 职业经理人出一份成绩单,*重要的恐怕还不是看他 为谁服务,而是看他服务的效果如何。 P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