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168个智慧故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狮子林的彩色玻璃 盛夏,我去苏州游览狮子林时,被其玲珑之湖石、宛转之洞壑、环抱之 曲廊惊 叹得不能自已。一路观来,我渐渐发现,狮子林与邻近的拙政园虽然同属苏 州园 林的杰出代表,却又风格迥异。譬如狮子林融入了西洋造园技巧,广泛应用 到彩 色玻璃,而拙政园仅用到一处,且为蓝色的单色。 狮子林的彩色玻璃小巧精致,镶嵌在别有意趣的雕花窗棂之间,或素净 淡 雅,或玲珑巧妙,或缤纷夺目,不一而足。我瞧得兴起,手里的相机也没闲 着。有 位老人见我专盯着彩色玻璃拍照,笑问我可知道这些玻璃的来历。临入园时 ,我 曾在介绍栏里了解到一些背景资料,便信口答道:“大概是贝仁元老先生从 国外 进口的吧!”老人听毕朗声大笑,摇了摇扇子说:“玻璃是从国外进口的不 假,却 不是专门运来装饰窗户的,我们看到的这些彩色玻璃,全部都是下脚料,或 者说 是废料!” 下脚料?废料?这怎么可能呢?我疑惑地看着老人。老人继续讲道:“ 当年 上海的洋人要建造一座大厦,堆积起大量建筑材料,其中包括一批从国外运 来的 彩色玻璃,等到大厦竣工,整块的彩色玻璃在安装过程中,切割下为数不少 的零 星碎片。洋人们对这些碎玻璃不屑一顾,找了几辆马车准备拉到郊外填埋, 贝老 先生刚好听说了此事,立即派人截住马车,只花了两块银元就买了下来。这 堆原 本废弃的碎玻璃,被贝老先生运到了苏州,你应该猜到了,正是你我看到的 这 些!”老人用手抚摸了一下彩色玻璃,捋须点头,转身离去。 老人口中的大厦或许因为年代久远,内中硕大的彩色玻璃无一保全,然 而这 些曾遭丢弃的零星碎片,却依旧焕发着钻石般的魅力。当初大厦的设计者们 ,怎 么都不会料到,自己眼中的支离破碎,反倒成就了他人的完美无缺。流连在 狮子 林的彩色玻璃前,我对生命的意义陷入沉思:倘若你的人生注定残缺不全, 那就 换一个角度发现并放大它的优点,用命运碎片镶嵌出自己的传奇。如此看来 ,宿 命论实在是不堪一击。 (刘学正) 发现身边的“挪威梨" 今年春天,韩寒和队友在挪威奥斯陆参加汽车比赛,下榻的酒店提供当 地产 的梨。韩寒用刀切开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些当地的梨是没有核的,只有一个 西瓜 籽大小的种子,其他地方都能吃。住在隔壁的队友王睿听到韩寒的“新发现 ”, 很诧异地从垃圾桶里捡起前几天吃的梨,原来他硬生生地用嘴修出了一个核 的 形状。无核的挪威梨也让我眼界大开,感触颇深。 我们平时吃的梨,无论是香水梨、莱阳梨、鸭梨、苹果梨、黄金梨等, 无一例外 都有一个核。把啃剩的梨核丢掉,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梨有核”已经成 了 “常识”。若不是韩寒用刀子切开那枚挪威梨,发现了这个“秘密”,恐怕 王睿依 然会每天啃出一个虚拟的“梨核”。而我们其他人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无核 的 梨。 每个人心中似乎都隐藏着一个“不能吃的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 些 “常识”阻碍了手脚,被一些“真理”左右了思维,四平八稳地、习惯性地 想问题, 做事情。鲜见思维的火花,少见创新的热情,我们的生活,压力大于乐趣。 极少 有人在每次做事之前,重新认真地审视它,尝试着用新的观念突破一下。当 一切 都循规蹈矩,就连“吃梨多咬一口”的勇气也没了。 让我们重新尝试发现身边的事物吧。只有去掉心中无形的“核”,敢于 突 破,善于创新,我们才会发现身边的“挪威梨”,让工作充满动力,让生活 充满乐 趣。 (付体昌) 委婉是一道善意的门缝 “我们寝室里,最初住着5个南方来的女生,一周后,我们班一个来自 北方的 同学见我上面的铺位还空着,就想搬到我们寝室里来。她上课时跟我坐在一 起 过几次,发现我这人好说话,有一天,便在短信里跟我说了这件事。”从北 京回来 度寒假的女儿跟我聊天时说。 “那你同意了吧?”我问。 “我说我得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其实我是不愿意的,因为上铺空着 ,我 可以放很多东西。但我还是征求了一下其他人的意见,结果大家都让我拒绝 ,说 再多一个人就显得太挤了。但结果呢,我们一连拒绝了几次,都没有把她拒 绝 掉。”女儿说。 “那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女儿说:“因为我们都是南方人嘛。南方人说话都是比较委婉的,明明 是拒 绝的话,却总是说得像欢迎人家似的,而北方人比较直爽,说话喜欢直来直 去,结 果直来直去的她,也就长驱直入,搬到我们的寝室里来了。” “那你们是怎么委婉的呢?”我笑着问。 “我说:‘我们寝室的人都是欢迎你来的,只是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而且 都放得乱七八糟的,寝室里已经很拥挤了。’没想到她回信说:‘没关系, 我来了 帮你们把东西顺一顺。’另一个同学连忙又给她回短信,说寝室里有一个人 爱打 呼噜,怕影响她休息。结果她回短信说:‘不怕,我小时候跟奶奶睡,听惯 了呼 噜。’又一个同学又连忙发短信,说我们寝室里都是南方人,怕她来了找不 到‘同 类项’,挺孤单的。但她说:‘没事,我这人走到哪里都是乐呵呵的,不会 孤单 的。”’ “她搬来了,你们相处得怎么样?”我又问。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