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 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 。④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拟声词,雎鸠雄雌和鸣之声 。雎鸠:一种水鸟,也叫王雎,《禽经》称为“鱼鹰 ”,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朱熹《诗集传》说:“雎鸠 ,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 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则其文化意象 同后代的鸳鸯相近。②洲:水中的陆地。长沙马王堆 三号墓出土帛书《相马经》中说: “州河无树,已 能长之;汉水前注,孰能当之?……汉水前注,又欲 雍之。”“州”为“洲”之本字。江汉间多水泽与水 中小洲,则“河之洲”为江汉一带习用之语。“河” 未必指黄河。③窈(y60)窕(ti60):美好的样子,叠 韵联绵词。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古人分释之, 实兼指体态与气质而言。淑:清白纯洁。《说文》: “淑,清湛也。”严忌《哀时命》:“形体白而质素 兮.中皎洁而淑清。”与此处用法相同。《毛传》训 “淑”为“善”,是笼统言之。淑女:纯洁的姑娘。 ④君子:一般为贵族男子之称(后也引申为妻对夫之 称,如《诗·王风·君子于役》)。逑(qiO):“仇” 的借字,配偶。《释文》: “逑,本亦作仇。”⑤ 参(c百n)差(d):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也 作苦菜,别名金莲儿、水荷。水生多年生*本植物, 茎多分枝,沉入水中;叶近圆形,漂浮水面,叶柄细 长而柔软滑嫩.花五瓣金黄色。茎、叶均可食用。⑥ 左右:双手。篆文“左”作户,“右”作鼍,即指左 手与右手。后引申为两面相对的方位。流:“掺”的 假借字.摘取。此以在水中摘取漂浮不定的荇菜比喻 追求女子的状况。⑦寤:醒着。寐:睡着。⑧思服: 思念。《毛传》:“服,思之也。”《诗集传》:“ 服犹怀也。”《尚书·康诰》:“服五六*,至于旬 时”。服即思念的意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 为“思”为语词,曾运乾《毛诗说》以为此处“思” 同于“斯”,也可通。⑨悠哉:形容思念深长,思绪 不断。⑩辗(zh6n)转反侧:翻来覆去,形容因思念而 不能入睡的样子。⑩友:亲爱。此用为动词,指以琴 瑟传递情意。⑩笔:“锟”的假借字,择取。《说文 》:“税,择也。”⑩乐:用为动词,使之快乐。 【品评】 《关雎》为《周南》首篇,是一首恋 歌。由诗中以水鸟雎鸠和河洲为意象,以采水中植物 荇菜为喻体这两点来看,作品产生于江汉流域。 这本是一首恋爱诗,但因为其中的起兴、比喻都 与当时民俗有联系。所以后来被用于婚礼仪式,导致 阐释的侧重点产生变化,文化内涵*加丰富。 诗开头说“关关”叫着的雎鸠(鱼鹰)在河洲上, 雎鸠在洲上是等着叼鱼的时机,先秦时代得鱼是作为 成婚配有家室的隐语。《管子.小问》引逸诗:“浩 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正反 映出当时这种比喻或联想的习惯。闻一多有《说鱼》 一文(见开明版《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论之甚 详。美好纯真的姑娘也正是有修养的君子企慕追求的 对象。开头的“兴词”,实含有比喻的意思在内。 第二章开头以从水中捞取漂动的荇菜喻青年男子 追求姑娘的过程。因为荇菜随水漂,故不一定一下就 逮莉,比喻男子追求姑娘时常有的那种难以接近和难 以捉摸其心思的状况,既具生活气息,又很贴切。据 诗中末两章的“琴瑟”、“钟鼓”等句来看,至少男 子一方为贵族之家,而这里却以采荇菜为喻,则此比 喻应早在民间流行、 第二章三四句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追求 乃是一种行为,而这里说“寤寐求之”,无论醒着还 是梦中,都在追求,变成了一种心理活动。诗中正是 以“求”字,写出了青年男子对于所爱慕的女子时时 不能去于心的状况。下面四旬具体写思念却难以实现 愿望的急切、焦躁与不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句写尽古今求婚、思慕中 男子的心情。 依据上两章之言,后两章的“琴瑟友之”、“钟 鼓乐之”,是以琴瑟、钟鼓表达爱慕、追求,增进感 情,所以用“友之”一语;其言“乐之”,是指使其 欢心,能够达到“百年好合”的结局。因此后两章多 少有一点轻松的、**的意思在内。 因为这首诗是贵族阶层青年男子的作品,尽管也 带有民歌重章叠句的特征,但并不是**以此为结构 方式。本诗描写富于特征性,比喻贴切而含蓄。同时 ,孤立地来看,诗中的“琴瑟”、“钟鼓”具有喜庆 色彩。所以,也被广泛地用为婚礼上的歌诗。这样, 在理解上便多少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来前三章十二句 是全诗主体部分,后两章八句应顺前面意思来理解, 但用在婚礼乐歌之后,则前面的两章成了对婚前“君 子求淑女”过程的回顾,成了对男女双方恋爱史的一 个诙谐而带有浪漫色彩的总结,带有对女方恭维和对 男方**的成分,因此,后两章也自然地以“钟鼓乐 之”的意思为主,“琴瑟友之”便成了这一层意思的 过渡或铺垫。 但无论怎样,在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与阐释 中都离不开其中的民俗成分。民间语言的轻松、幽默 ,和恋爱(提亲)与结婚这两种习俗中共通的民俗比喻 材料,成了这首诗解释上可以转换角度的凭借。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