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史(上中下)(精)

两晋南北朝史(上中下)(精)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14.90
折扣购买: 两晋南北朝史(上中下)(精)
ISBN: 9787568025317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异族比权量力,若为人所服,而实不可谓其为人所服 也。多数人民与异族之相角,于何见之?其胜负于何 决之?曰:视其文化之兴替。两族相遇,文化必有不 同,观其孰替孰兴,而文化之优劣分,而民族之存亡 ,亦由之而判矣。信如是也,中国民族之与异族遇, 不以一时争战之不竞见其劣,正以终能同化异族见其 优,固非聊作解嘲之语矣。(此非谓中国必不能以兵 力争胜,亦非谓此后永不必以兵力争胜,不可误会。 )中国之见侮于异族,乃由执治理之权者之劣弱,其 说可得闻与?曰:可。两族相竞,若战陈然,居前行 者,实惟政治。后汉自安帝永初以降,政权迄在外戚 、宦官手中,自此至灵帝中平六年(1**)董卓入洛 ,凡历八十六年,其紊乱可以想见。此时为举国所想 望者,莫如当时所谓名士,然其人实多好名嗜利之徒 ,读《秦汉史》第十章第四节、第十四章第五节、第 十八章第四节可见。此时相需zui殷者,曰综核名实 ,曰改弦*张。督责之治,魏武帝、诸葛武侯皆尝行 之,一时亦颇收其效,然大势所趋,终非一二人之力 所克挽,故人亡而政亦息焉。近世胡林翼、曾国藩, 承积衰极敝之余,以忠诚为唱,以峻切为治,一时亦 未尝不收其效,而亦不能持久,先后zui相类也。改 制*化,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所图太大, 不为时俗所顺悦;又兵争未久,人心积相猜忌,进思 徼利,退计自全,乃不得不用阴谋以相争夺。此等相 争,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 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景王虽为正始**人物 ,然既承宣王之业,自不得不专为自全之计;文王* 无论矣。与司马氏相结合者,率多骄淫狙诈之徒;司 马氏之子弟,亦*习于是,而其材又*下;而时势之 艰危,人心之险诐如故;于是以晋初之百端待理;灭 吴之后,又直可以有为之时;乃以趣过目前之晋武帝 承之,急切之事如徙戎者,且不能举,皇论其他?而 杨、贾、八王之祸,且代异己之诛而起矣。晋室之倾 颓,固非一朝一夕之故,盖自初平以来,积渐所致, 势固不易中止也。夫国之所恃为桢干者,固非一二臣 卫,而为士大夫之群,今所谓中等阶级也。士大夫而 多有猷、有为、有守,旧**虽覆,树立一新**, 固亦非难。当时之士大夫,果何如哉?中国在是时, 民族与**之见地,盖尚未晶莹。东汉名士,看似前 仆后继,尽忠王室,实多动于好名之私,挟一忠君之 念耳。此等忠君之念,沿自列国并立之时,不能为一 统之益,而时或转为其累。(参看《秦汉史》第十四 章第四节。)又既沿封建之习,则诸侯之国,与卿大 夫之家,其重轻本来相去无几,由是王室与私门,其 重轻之相去,亦不甚远;益以自私自利之恒情,而保 国卫民之念,遂不如其保家全身之切焉。刘、石肆虐 ,北方之名门巨族,相率迁地以图自全,鲜能出身犯 难者,由此也。(携家避地,固始汉末,然是时为内 乱,而晋初为外患,衡以内乱不与,外患不辟之义, 则晋之士大夫,有愧焉尔矣。)夫既徒为保家全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