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5.30
折扣购买: 人间值一笑
ISBN: 9787559652447
主编简介: 卞毓方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有《长歌当啸》《寻找大师》等,文章多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和全国高考试卷。 作者简介 贾平凹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废都》《秦腔》《带灯》《暂坐》等长篇小说。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文学奖。 苏童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李一鸣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和文学评论700余篇,出版《中国现代游记散文整体性研究》等6部著作。 徐则臣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代表作有《如果大雪封门》《耶路撒冷》《北上》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 ……
天风吹过“一衣带水” 卞毓方/文 地点,银座支线上的一家居酒屋。人员,中方两人,邓君和我;日方也是两人,小岛与加藤。座中,数我年龄最长,是邓君的师辈,他们仨是一家商社的同事,年龄相差无几。 话题是由邓君引起,他讲从北京直飞东京,一本东野圭吾的《梦幻花》,翻了不到三分之一,航程就结束了,在空中凭窗俯瞰大海,浮光掠影,一闪而过,那恍惚,真有一衣带水之慨。 一衣带水,这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早先是指长江,形容水狭如带,抬脚就能跨过,现在呢,仿佛成了中日关系的专用词,举凡说到两国间的情谊,无论口头,还是文章,总脱不了遣它出场。 小岛君肯定听得多了,有点不以为然,他说:谈到我们两国间的关系,你们中国人总喜欢讲“一衣带水”,“一衣带水”是多远哩?古代是以长江作比喻,江面能有多宽,也就是几华里吧,从这边可以望见那边,考虑到长江有一万多华里长,说它蜿蜒在大地,像一条衣带,还能说得通,顶多属夸张,就像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用它来象征日中两国的距离,实在太离谱,东京到北京多远?将近五千华里,单纯海上的距离,也有一千五六百华里,谁家的衣带有这么宽啊? 我把“一衣带水”在舌尖上转动了几下,像品尝一粒薄荷糖,微微点了点头。 加藤君语出惊人,他搁下酒杯,说:小岛君,您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正是因为两国距离太远,他们才爱用“一衣带水”,既表示历史上曾经走得很近,又着眼于当前刻意套近乎。您想,要是两国挨在一起,中间只隔着一条江,他们就不会用“一衣带水”,而用关系更近的词,比如说“唇齿相依”。 这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高论,薄荷糖的感触又在舌尖复苏,我也朝他点了点头。 邓君微笑着为自己辩护(他们仨是同事、酒友加文友,这样的争论已习以为常),他说:我是中国人,我比你们更理解中国的成语。您看,中国和美国,隔着太平洋,这才叫远哪,所以我们习惯称美国为大洋彼岸。中国和日本,尽管隔着黄海、东海和日本海,我们却从来不称日本为大海彼岸,为什么呢?就因为从地理距离到心理距离,两国都挨得很近。 邓君解释他说的心理距离,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全面交流。他举例,中国人到了日本,往大街上一站,即使不懂日文,从招牌、商标上的汉字,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还有比这更近的距离吗? 我平素不喝酒,逢到辩论,也不善言辞,只有一边洗耳恭听,一边小口小口地抿。 加藤君刚要反驳,小岛君插了进来,他说:邓君讲历史上的交流,包括遣唐使是吧,您知道遣唐使的船队在海上要行多少天?因为遭遇风浪,又死了多少人?您要是跟着走过一趟,看还敢不敢说两国间的距离一衣带水。至于日文,虽然掺杂大量汉字,贵国学生有句俗语,叫“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您懂日文,应该晓得那里面的实际距离是多远。 末尾一句像是说给我听了,我学过多年日文,到老也没能学地道。 双方沿着“一衣带水”到底有多远扯下去,话题越扯越宽泛,涉及面越来越广。譬如,小岛君说到鉴真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才成功,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大海是多么的浩瀚辽阔!加藤君讲起美国“黑船”叩门,促使日本改革开放,走上明治维新、大国崛起的道路,而同样是受到西方列强叩门,大清朝却丧权辱国,一蹶不振,两国的思维方式、改革道路又是相差多么遥远! 薄荷糖的感触消失,我明白了什么叫隔阂——在一只漂流瓶,从扶桑到赤县,谁能说得清相距是多少年月。 加藤君转而询问我的看法,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说实在的,一衣带水,这是中国人习惯使用的一个词,唯有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人才能悟得此中三昧。它出现在中日外交层面,不是一个长江和大海的简单借喻,而是体现了使用者的胸襟、眼光和气度。这是中国的胸襟、中国的眼光、中国的气度,外加数千年中华文化的载重。它那灵动如水袖的彩带轻轻一绾,就能绾住一份邻里相望、炊烟相织、鸡犬相闻的脉脉温情。倘若要选 一个词出任中日亲善大使,喏,一衣带水就是。话是这么说,可我要怎样诠释,才能让眼前的两位日本友人心领神会呢? 我略作沉吟,接过加藤君关于明治维新、大国崛起的话头,问他:甲午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日本打败了大清国,迫使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国土,赔偿白银,您还记得具体条款吗? 加藤君仅仅记得割让台湾岛,承认有赔偿白银,说不出确切数字。 我告诉他,割让的是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此外还有澎湖列岛,赔偿白银两亿两。 我又问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日本向中国赔偿了多少? 你们没要。加藤君说。是不是应该要?我问。应该,这是你们的权利,但是你们放弃了。小岛君答。是的,我们主动放弃了,这是中国一代伟人的决策。我告诉他俩,伟人站得高,看得远,一般人难以企及。我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日语,“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就是那时讲开的,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联合公报就是以这一句开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高点视角,比泰山高,比富士山高,比飞机飞行的高度高——如果您能从宇航船上往下看,中日两国绝对像一衣带水。 说到这儿,连我都愣住了,我从没想过如此这般的阐述,这是“一衣带水”的逻辑,不由分说,不容置疑,是它把我推到这高度,嗯,还有这讲话的氛围,还有他们仨的争论,还有这敏感的年份敏感的邦交,像架天梯一样,一截一截,把我送进云霄。我定了定神,琢磨太空视角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人要是能站得那么高,岂不是成了神。沉默。万籁俱寂,唯有地球自转的声音伴随着心跳。他们仨似在凝神思考。 邓君最先反应过来,说:“一览寰球小,只见高山大海,不见碎石泡沫。” 也许受了邓君的影响,加藤君跟着蹦出一句中国人常用的外交辞令:“求大同,存小异。” 我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包括倒是包括的了,但这仅仅是一部分。 小岛君望望加藤,又望望邓君,一副大彻大悟、胸有成竹的样范。 我指望他能说出更多的含义。没有。少顷,他只是笑眯眯地甩出一句:“卞先生不愧是文学家!”模棱两可。肯定,还是否定,不得要领。或许这是我能求得的最大公约数。人与人的沟通,不可能百分之百,何况还隔了一层国与国,到这份儿上,已属皆大欢喜。 我把杯中的清酒一饮而尽,仿佛在品咂“一衣带水”的滋味。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创意贴纸和作家手书拉页,随机掉落多位著名作家的书画作品,还有更多隐藏款周边等你开启。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2、著名作家卞毓方手书拉页*2;作家张佳羽创意手绘贴纸*1 随机掉落著名作家卞毓方手写祝福语*2、卞毓方亲笔题字的福气信封*1作家菡萏手写祝福语*1、作家叶浅韵手写字幅*1、作家张佳羽创意贴纸*2。 重重惊喜礼品,快来开启福气满满的美好生活! ★本书是36位国内当代文化名人的散文集,用隽永文字,点亮生命中那些闪耀的片刻 本书有七八十岁的大师级作家,也有二三十岁的新锐作家,更有四五十岁的骨干作家。作家们将各自的生活阅历、文学理念、价值追求和思想感悟都烙印在散文中。从成长、理想、故乡、回忆、生活等角度照亮人生的荒芜。 ★精心挑选文章,合理规划框架,内容精美耐读 本书的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为成长印记、人生理想、故土回忆、旧物旧景、生活感悟,从生活的闪光处汲取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在细微处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选篇和框架都围绕图书的主题,使得内容更加精美耐读。 ★驱散无谓的焦虑,坚定内心的选择,掌握生活主动权 近几年,人们总是容易陷入一系列焦虑情绪中,如“三十五岁危机”“内卷”“鸡娃”等等,直到近期部分年轻人为了对抗这些焦虑开始提倡“躺平”,其实“躺平”并不是真正的不努力,而是不会为焦虑而忙得失去自我,提倡更好地生活。 本书的主旨正是为了驱散人们无谓的焦虑,让读者与36位著名作家在文字中相遇,看到不同时期的作者对生活的阐释,坚定我们内心的选择,好好体会生活的美好,才有更强大的动力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掌握生活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