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书

心理学之书
作者: (美)韦德·E.皮克伦|译者:杨文登//殷融//苏得权
出版社: 重庆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心理学之书
ISBN: 9787562494669

作者简介

苏得权,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具身语义理解的脑神经基础研究。 殷融,潍坊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领域群际中突方面研究工作。 杨文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  韦德·E.皮克伦(WadeE.Pickren),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科学史博士,当前任伊萨卡学院卓越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兼任《心理学史》期刊主编。1998—2012年,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管历史研究事务方面的主管,刚卸任美国心理协会普通心理学分会主席一职。此外,他还曾担任威利-布莱克威尔百科全书心理学史分册的总编辑和美国心理协会心理学史分会主席。他与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交往甚密,是纽约科学院、喀戎:社会与行为科学史国际协会、美国东部心理协会、心理科学协会等学术机构的成员。

内容简介

星座心理学 “人类行为受到宇宙的影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 理念,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那时的石刻画 显示,星座的活动预示着上帝的活动。数个世纪后, 关于宇宙影响的多种理论开始扩散,经常与特定的形 而上学的、宗教的或哲学的体系联系在一起。这些多 样化的分类体系,试图描述、解释甚至预测人类事务 的原因。到中世纪后,它们开始面向个体。 早在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出现了一种理论体系 ,用十二个星座或黄道十二宫来描述整年的太阳运动 。比如,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哈索尔神庙发现了丹达腊 黄道十二宫图,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l世纪。巴 比伦的占星术被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人们 所接受并修正。黄道十二宫的每一宫都以一个动物作 为符号,代表着一个行星或星座。如果某个符号占据 优势地位,它就会对某些事件或命运造成影响。几千 年来,星相学被视为和气候、政治、炼丹术与医学等 一样,是一门技术科掌。它将与天堂相关的大宇宙, 与个体相关的小宇宙联系起来。一句流行的俗语“天 人相应”就是源自这种信仰。在医学中,这种观点意 味着,正是由于地球由天堂所掌管,那么,人们的健 康也是由对应人体不同区域的黄道十二宫的特定方面 所决定。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占星术不仅是了解人类健康 与命运的途径,还是描述个体人格特征的方法。“星 相学”领域兴起的一本决定性著作是由克罗狄斯·托 勒密所撰写的《占星四书》。这本书写于公元2世纪 ,将太阳、月亮及行星的位置和运动与心理学动机联 系起来。出生时占主导的星象,影响着人类的性格。 因此,举例来说,当一个人在射手座占主导时出生, 他可能是一个聪明、热爱知识、喜欢旅行的人。在20 世纪,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将星相学与他的原型 理论整合起来,将黄道十二宫解释为我们集体潜意识 的反映。 佛陀的四圣谛 现存的关于佛陀生活的历史记载表明,他成长于 富裕的环境,且拥有特权。当释迦牟尼还是一个年轻 人时,他有三次重要的机遇使他直面世间的苦难。第 一次,他来到附近的一个城镇,看见一个痛苦呻吟的 病人。第二次,他再次来到这个城镇,遇到了一个驼 背贫困的老人。第三次,他遇到一群人正抬着尸体去 安葬。这些遭遇深深地影响了他。他意识到,财富与 特权并不能使人们免于痛苦。大约在29岁时,释迦牟 尼离开家乡,开始了修行菩提的生活。他跟随精神导 师学习了6年,但发现严格的禁欲与苦修都无法真正 处理苦难。他意识到这些实践都不能通往涅檗。后来 ,大约35岁时,他决定安静地坐下来,反思人类的生 活条件。他坐在~棵菩提树下,奇迹发生了。他突然 开化并且变为了佛陀,找到了一条中间的道路——一 种既不极端享乐又不极端苦修的生活。 作为佛陀,释迦牟尼教导人们,存在有三个基本 特征:(1)事物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2)没有自 我或不朽的灵魂;(3)痛苦或不满是存在的核心。释 迦牟尼还教导人们,如果要克服苦难,就必须遵守四 圣谛。第一是“苦谛”,说明痛苦是普遍存在的;第 二是“集谛”,说明业与欲望是痛苦的根源;第三是 “灭谛”,如果我们消灭欲望,就可以结束苦难;最 后一条是“道谛”,指出了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 修行,最后将通往涅槃。 佛陀与他的追随者千百年来的教诲,就是一部如 何实现中间道路(M}ddle Wav)的精巧著作。当代生活 中,佛教心理学将冥想(medjtation)与正念 (mindfuIness)介绍到日常生活与心理治疗中。佛教 心理学是一种内观与自我转变,是对现实的深刻觉悟 ,并极力呼吁个体与社会的解放。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