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焦虑

整理焦虑
作者: 三木水 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整理焦虑
ISBN: 9787569945249

作者简介

三木水: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受训于中法、中英等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曾奇峰、武志红等各大心理平台主笔,文章全网阅读量过亿。

内容简介

生活是很多个局,你被困在了哪个局里? 1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你一直在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也一度感觉生活的各方面在向前走。但是,每当一个阶段结束,就会有一种感觉冒出来:你就像陀螺一样,转得很快,却原地踏步。无数的来访者跟我讲过类似的情景。 有一位来访者跟我讲过她的一个梦境:她不断地推开眼前的那扇门。她推开一扇门,进入一个空房间,发现房间里还有一扇门,然后只能继续推……明明每个推开的房间都是空的,但为什么还要重复这个动作?她自己也不知道。 还有一个类似的梦境:有的人梦见自己头顶上有无数层的天花板,自己一直在努力穿越一层一层的天花板,但是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也不知道穿越了天花板到底有什么用,只是觉得要一直一层一层地穿越天花板。 这种梦境,像极了很多人现实的生活——每天吃饭、工作、看风景,周而复始。 很多人换工作,其实并没有质的提升。至于工资的提高、职位的升迁,那是随着经验的增加“顺其自然”的事。但在工资涨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会停在那里。而之前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比如同事间人际交往问题、和老板沟通问题、跨部门协作问题、自己在完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受挫的感受问题等,会换个形式通通回来。 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局里,并且被困在其中,不得脱身。在这个“局”里,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 2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掉在这样一种循环里止步不前?这里,我们不妨从“三元论”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简单来说,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 关系是外在事物的总和,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三种关系最开始建立和发展的阶段,是在 6 岁前。 一元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在 0—6 个月。在一元阶段,人以自我感受为主,以自我为中心,和外界处于融合共生状态。比如,婴儿觉得母亲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个世界都是围着他(她)转,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一元关系处理不好,我们从这个部分走不出来,等到走入社会,我们看起来是大人,但是仍然会带着融合共生的感觉。 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因为碰到了前面咨询的来访者,而对咨询师产生了“很生气”的感觉。原因是,他认为咨询师只是他一个人的,是他私有的,怎么可以还是其他人的咨询师?甚至, 在我们的咨访关系中,他都看不到咨询师的存在,而是只有他自己,咨询师也只是他的一部分。这是典型的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二元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在 6—36 个月。在二元阶段,人们开始逐渐尝试形成自我,并且看到自己和母亲是独立的两个人。这个时候分离开始发生,边界开始出现。我们看到自己的存在,同时看到别人的存在。 比如,两个人吵架时可能都陷落在一元的感受中,这个时候谁能先从一元的感受中出来,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感受,还能看到对面这个人的存在,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率先终止吵架,甚至能去哄对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能在吵架中去主动和好的人,处于更高级的心态中。 同时,二元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情感连接。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可是让这些感情真正发生在感受层面,而不是头脑层面,却不是一件易事,也并不是谁都具备的能力。比如有的人会觉得,和他人建立不起来真正的感情,表现为我们有朋友但是不亲近,我们和对方的关系没有黏性,只是靠日常的事情机械化连接,这其实就是二元关系出了问题。 再拿吵架举例。男女朋友吵架,男朋友其实知道,只要哄哄对方就可以和好,但是就是做不出来哄的动作。男朋友要么讲道理(三元),要么很烦躁(一元),反正就是不能靠感情解决 问题。男朋友头脑层面意识到的原因似乎是“没面子”“不好意思”“没必要”“钢铁直男”“来不了那一套”等,其实这很可能就是因为两人没有建立足够好的情感连接。 三元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在 3—6 岁,分水岭是看到了父亲的存在。这里的父亲,不仅是指父亲,还代表了自己和母亲之外的所有关系。这促使我们从和母亲的情感关系中走出来,看到外面的世界,所以父亲代表的是现实,是社会,是规则。 ◎武志红、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倾情推荐。 焦虑的根源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抑郁?原生家庭能不能和解?为什么吵架永远没结果?怎么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牛津大学MBCT正念治疗师、森田疗法治疗师、武志红心理工作室主笔三木水告诉你答案 ◎作者三木水是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持续接受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理事董非的个人督导,个人体验超400个小时。目前,正在接受每周三次高频分析,分析师为IPA候选人。 ◎作者心理咨询时长超过4500小时,督导超过500小时,擅长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情绪问题、职场压力、人际关系等。掌握大量心理案例,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本书特色: ◎从焦虑情绪的来源点出发,通过真实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按照科学的心理学指导方法,帮助读者看见焦虑的根源,从而能够正视问题,从而达到疏解焦虑、自我价值修复、和自己和解的目的。 ◎作者曾先后受训于中英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法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第三届、曾奇峰“深耕计划”(精神分析取向二年连续督导项目)、李小龙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李孟潮比昂精神分析、申荷永荣格心理分析、欧文?亚隆心理咨询案例观摩与临床实践(美国咨询师协会认证学分)、牛津大学认证课程正念认知疗法MBCT系列课程、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系列工作坊,等等。具有深厚的心理学专业背景。 ◎立足于帮助那些被焦虑情绪困扰的中青年读者群体,通过案例和理论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容做回自己。 ◎读者对象:焦虑中青年、不能从原生家庭阴影走出的成年人、被情绪困扰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