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美绘本)

昆虫记(美绘本)
作者: (法)让-亨利·法布尔|绘画:北京阳光图书工作室
出版社: 化学工业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27
折扣购买: 昆虫记(美绘本)
ISBN: 9787122050298

作者简介

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 法布尔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昆虫学家。从小他就对大自然、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溪边,可以看到他抓蝌蚪和小鱼的身影;草丛里,可以听到他捉蝴蝶和甲虫的欢笑,甚至口袋里还经常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为此,没少挨爸爸妈妈的骂,但他还是如饥似渴地继续研究。 法布尔就是用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研究昆虫四十年之久,最后写成了著名的《昆虫记》,震惊了全世界,被誉为“昆虫界荷马”。

内容简介

螳螂的捕食 我一直很喜欢这么一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虽然不是至理名言,但至 少在一些伟大人物的身上确实得到过验证。所以,个头小并不是值得让你难 过的事。当然,我此刻的目的不在于此。我对于螳螂小小的身体却贪吃的习 性感到疑惑,对它能吃下比自己庞大的猎物感到不解,对支持它勇猛战斗的 体内精华到底由什么营养成分构成感到好奇。 螳螂的日常食物种类繁多,大小各异。我曾亲眼目睹了一只螳螂花两个 小时吃下一只差不多是自己两倍大的蝗虫,最后,只剩下干硬的翅膀。可它 们的肚皮却没有被撑破。原来,它们有超强的肠胃系统:消化、溶解、排泄 ,就像一个流水加工厂一样,精确地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螳螂吃食的方式也稍显不同,就算没有同伴来抢,那样子也显得有些吝 啬和霸道。它们和很多小动物一样,对于猎物总是一口咬住它的致命处,一 直往下咬,直到猎物停止挣扎,然后,再张开又小又尖的嘴巴一口含进嘴里 ,这才放心地细嚼慢咽起来,一脸津津有味而又满足的神情。 除此之外,我还观察到一件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事!那就是,螳螂是一种 自食同族的昆虫!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是像狼那样凶残的家伙也不会吃 自家人啊!可是,螳螂似乎天生就没心没肺,经常相互之间发起战斗,强者 吞吃弱者。它们面不红、心不跳,更没有一丝怜悯与不舍,就像吃蚂蚱、苍 蝇一样平常。而且,当强大的螳螂取得胜利,开始享用美食时,一直在旁围 观的其他螳螂不仅没有一点害怕或仇视,反而会流露出羡慕的表情,更有甚 者还蹦蹦跳跳,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这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好事 情,谁要不抢着做,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更让人震惊的是,雌螳螂还有 食用自己丈夫的习性。它们毫不留情地咬住雄螳螂的脖颈,像吃其他猎物那 样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起来,直到最后只剩下两片干硬的羽翼扔在地上。这 可真是一群可怕的恶魔啊! 螳螂的巢 螳螂的残忍和凶狠是有目共睹的。它杀伤性的武器让人惧怕,食同族的 恶性让人为其羞愧!但“人无完人”这个词,不仅适用于人类,同样也适用 于自然界。螳螂也有优点的存在。其中,它能够建造精美巢穴的才华就为人 们所津津乐道。 螳螂的巢穴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巢穴,像鸟儿喜欢把巢筑在树上,蚂蚁则 在地下,鱼儿在水里,狼在洞里,鸡在栅栏里,每种动物似乎都应该有自己 固定的居住场所。但螳螂恰恰相反,它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可以四处为家。 世界上,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哪怕地形凹凸不平,不管是石头堆下、枯草丛 里、豆苗地里、石油路旁、垃圾箱前、丢弃的破布下、砖头缝里等,你只要 稍微用心找一下,就会发现那群窜来窜去的身影。 螳螂的巢附着在某个固定的物体上,大小约长4厘米,宽2厘米,颜色金 黄,用火烧的话,还会发出淡淡的烟丝味。实际上,它们的巢确实是用一种 丝做成的,只是,这种丝呈泡沫状聚成一团,时间一长就会凝固、变干!这 种丝与蜘蛛吐出的丝差别很大。但螳螂本身并不吐丝,所以,至于建筑材料 来源于哪里,请原谅我暂时先卖个关子。 螳螂的巢随着建筑地域的不同而形状各异。但不管怎么变化,外表多么 丑陋或肮脏,它们也总是遵从同一条准则——表面规则地凸起,一头呈椭圆 形,一头呈尖刺形。偶尔,在尖刺的一端,还会冒出短短的刺呢! 整个巢穴,明显地垂直分成上、中、下三节。中间的那块区域比另外两 节要窄一些,上面布满一对对的像鱼鳞似的薄片,一行一行地整齐排列着, 竖着看,层层悬空覆盖,很像是农家屋顶上的瓦片;而前后两行间的小细缝 ,看似微不足道,却隐藏着孵化后的小螳螂们走向世界的唯一出口,所以, 这一节也叫出口区。其余两节是构成巢穴的主体,表面有一道道的横纹,但 都是坚硬而不可穿透的堡垒。如果想鼓励刚出生的小螳螂们破墙而出,那就 有些强人所难了。事实上,这块地方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是放置螳卵的极佳 场所。 为了看清楚巢穴里面的具体情况,我狠心地用小刀把一个雌螳螂刚筑好 的巢穴从中间一切为二。 里面的世界犹如人头攒动的繁华闹市,是我所不曾想见的。我惊呆了! 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个供螳螂休憩的空壳。 卵巢被竖着切开,一层层累积起来的卵从此时的位置看,整体形成了一 个核桃状;两侧则被一层充斥着小气孔的皮囊覆盖着;核的中间正上面,密 集地长着弯弯的薄片,薄片的顶端穿过最外层的保护,在出口区域探出大概 有一两寸的长度,很像是鳞片,并且这些不会说话的物质竟莫名一致地变成 交错排列的行。在重叠的鳞片下面,每层卵都有两个出口。幼螳螂们孵化后 ,一半从左边出去,一半从右边出去。而在巢穴顶部和底部的幼虫,比起中 节的哥哥姐姐们会更辛苦一些,因为它们只有先顺利地穿过巢穴内如迷宫一 样的细缝,找到在中部的出口,才可以顺利爬出。当然,这方面的本领它们 天生就不在话下。 螳螂的巢穴结构复杂,恐怕只有亲眼见了才会彻底明白,但有一点值得 注意,那就是雌螳螂在筑巢时恰好是自己的产卵期。我在经过多日的守候后 ,终于目睹了这一幕。而且,它不仅会解决我们前面对原材料的疑惑,还能 更进一步地加深对巢穴的整体印象。 ……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