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精)
作者简介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于1987年举办个人画展。曾参加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家园?沈继光、邢国珍油画展”。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回顾展、“心在天壤间”摄影作品展、“借草——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设计作品展。 代表作有“作家与故乡”系列之沈继光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以及《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集》《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等。
内容简介
村落的诗意,并不属于栖居在此村落的每一个人,也不属于所有的季节时辰。年轻人走了,老的少的也跟着走了。连老屋也顾不了,都出走了。我对于忘却本源、忘却故土、忘却我之为我的担心,造成了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跋涉,寻访了几十个村落庭院,反认他乡为故乡,以唤起可能忘却的记忆。 家园在哪里?我问自己。见过不少石阶柴扉的田园,好像是;见过几个朴素、庄重、静穆的砖灰色小教堂,好像是;见过几次海边的石屋小舟,好像是;见过图片上歌德散步的林间小路,好像是;见过几幢宁谧古雅的博物馆,好像是;一切都像是我的家园,又确实不是我的家园。 西行,是在寻找一种精神。精神在哪里?我只能边走边寻找。后来,我发现了隆起的山脉、昏暗的墓穴、夯泥的土屋、广瀚的戈壁、坚实的废墟……正是从这些物质中,从构成这些物质的形态、质感、材料、色彩、年代,以至经人居住使用的留痕中,我找到了蕴含其间的内容,找到了精神的脉络。 本书从遴选照片到后期制作历时7年,是沈继光先生继拍摄“胡同之没”后摄影人生的总结之作,共收录近400张照片和7万多字影记,是作者30余年来的私藏。 从北京古城到安徽村落再到新疆大漠,镜头聚焦的景象有的业已消逝,有的正在衰败,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影记为昨天的中国立传,其间流露的不仅是作者的一己之思,更是中国人的群体乡愁。 不同于外国摄影师拍摄中国的“东方化”视角,亦不同于官方摄影师对中国的“正面”特写,沈继光先生的摄影作品是一个布衣艺术家、一个平凡的中国百姓对昨日中国的深情凝视。照片多着眼于景物的局部,使“残片”成为通向诗意的途径,让人在设法构想失去的整体时,收获独有的感悟,品位艺术的真谛。 不同于彩色照片中花花绿绿的颜色带来的视觉刺激,书中的黑白影像在肃穆中彰显时代风华和岁月的年轮,在不经意间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久的回味。 后记“‘窥视’50平方米的艺术天地”图文并茂,带领读者走进沈继光先生的居所,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走近沈先生其人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