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
作者简介
程应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刊签约作家,曾出版《在输得起的青春,遇见美好的自己》《不要在zui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给生命一个弧度》等多部作品,深*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偶尔有人从镇上来 到村里就算是远客了,孩子们都会追着看稀客。在 我儿时的记忆里,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父亲读过 几年私塾。在村里算得上是文化人,千过几年大队 干部,是个热心肠,结识了一些吃公饭的人,因为 这个缘故,家里才偶尔有访客。客人一来,我们兄 弟几个便可得到一些农村难得一见的糖果之类的稀 罕物品,他们的来访,成为我们兄弟的快乐和期待 。 20世纪70年代初,村里接纳了一批武汉来的“ 知青”,在儿时的印象里,武汉是**遥远的地方 。当时,这些“知青”说着与我们发音不同的语言 ,皮肤白净,举止优雅大方,他们谈到的很多事, 村里人都不明白。我们常常想,城里人就是与我们 不一样啊。从那时起,我们梦想自己有**也能成 为城里人。 童年时,我的家境还不错,爷爷奶奶和我的父 母都很勤劳,加上父亲的“外交”能力,经常能在 公路上揽些零活,后来发展到做小包工头,因此, 家庭建设水平在村里显得有些鹤立*群。在电灯取 代煤油灯初期,全体村民共用一只电表,我们家单 独装了一只,别人家都用普通的白炽灯,而我们家 装的是*光灯,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之风刮得正猛 ,父亲对此毫无防备,以致我们全家一个趔趄,陷 入了窘迫的生活境地。 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奶奶丧失了劳动能力, 兄弟姐妹的增多使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帮父 母一把,我们在刚刚懂事的年龄,就学会了为家庭 分忧。不管春夏秋冬,我们都穿着一条补丁摞补丁 的单裤上山千活。在茅秆收购的季节,为了**能 挣上两元钱,总是旱出晚归,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 吃。 有一次我们搭乘别人的船到水库对面山上砍茅 秆,结果直到天全黑了也没有船返回,父母**着 急,发动村里人提着马灯满山遍野寻呼。我们是攀 着水库边沿被水洗秃的岩壁绕回的,我多次滑落水 中,都被兄长和同伴拖住,当时真是险象环生。到 家后,父亲让我们俩跪在地上,不准吃饭,不准睡 觉,村里多少人说情,甚至奶奶也跟着下跪,但父 亲并没有饶过我们。他愤怒地把我们的书包扔进了 火炉,他认为我们应该珍爱的是生命,好好读书为 家争气,才是正道,不应该冒风险去挣那两元钱, 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就再也没有送我们读书的必要 了。从此以后,兄长和我就下决心发奋读书了,父 亲经常带着我们挑着蔬菜和谷子到镇上卖掉。然后 让我们选购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在箩筐里挑回家,很 多乡邻对此无法理解,笑话父亲说,只有用箩筐挑 谷的,没有用箩筐挑书的。当时,父亲只是笑笑, 也许,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艰辛的劳作之余,读书成为我们闲时*大的安 1、全书采用故事与论述相结合的方式,**轻松好读。 2、作者有着流畅的文笔和出色的表达能力,旗帜鲜明地向渴望成功的大众指出了实现梦想的方法。 3、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这本书有着指引人目标坚定、精益求精的力量。 ★★★★★**阅读 《你的努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梦想》《你所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你没有错,只是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