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现代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米切尔?L.哈蒙德,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和宗教史硕士,弗吉尼亚大学欧洲史硕士和博士,从维多利亚大学任职历史系助理教授开始,开设了多达六门专门针对疾病史研究的相关课程,本书的结构框架正来自于他的课程教学。 审阅王书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二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名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 译者饶辉,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教授医学英语及从事医学翻译三十余年,曾翻译美国戴尔?古德所著《康普顿百科全书·生命科学卷》。 译者张颖,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曾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翻译处翻译工作,从事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文本材料翻译。
内容简介
3 天花与美洲大灾难 1620年11月中旬的一天,英国“五月花号”轮船完成了大西洋上的航行,在由北美洲万帕诺亚格人控制的领土靠岸。寥寥无几的原住民都躲着这群上岸的新来者。这些上岸的英国人在这里发现了空置的房屋、掩藏的食物,以及覆盖着垫子和木板的坟墓。几个月后,终于有一个原住民壮起胆子走近这些新来者。当他开口吐出结结巴巴的英语,并提到了几位船长的名字时,这些英国人大吃一惊。他们把这个原住民叫做萨莫塞特。这些英国人当中的一位编年史学者写道:“萨莫塞特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帕图克塞特。大约四年前,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死于一场极其严重的瘟疫,男人、女人、孩子无一幸存。因此没有人阻止我们占据此地,也没有人追讨它。”一切有如神助,在英国人到来之前,这大片肥沃的土地被腾空,使他们得以顺利地在这里建立了社区,这里就是后来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 欧洲人相信在北美洲海岸的经历是他们祈祷的结果,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一个世纪前的1519年,埃尔南·科尔特斯( 1485—1547年)率领的西班牙人追寻传说中的黄金,来到了人口稠密的墨西哥谷。在17世纪中叶,法国耶稣会士宣称当地的大批民众皈依了天主教。1956年,一位著名的历史学者将这场历史大戏描述为“欧洲文化挺进美国广袤荒野的运动”,而美洲原住民则是其中的配角而已。直到20世纪后期,美洲原住民大多仍作为欧洲征服者、传教士和自由追求者们的陪衬存在于历史上。 原住民也成了来势极其凶猛的欧洲疾病的受害者。早在20世纪初,S.莱尔·康明斯等学者就用“处女地”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美洲原住民如此缺乏对来自欧洲的疾病的抵抗力。1976年,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将“处女地流行病”一词应用于描述16世纪在南北美洲原住民中暴发的天花、流感和麻疹疫情等疾病。其他学者还将疾病的影响与全球地理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联系起来。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观点,即欧亚大陆和非洲的人群与他们的家养动物之间存在着微生物的交换。当人们与猪、山羊、马和鸡共同生活时,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进化。然而,美洲原住民却仍然“免疫缺失”,甚至“生来就面临死亡”,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很少提供这样的进化发展机会。学者们认为,欧洲人的到来开启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微生物冲击”,并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瓦解了原住民对殖民势力的抵抗。 近期,研究人员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认为该结论淡化了欧洲人在破坏美洲原住民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试图破除欧洲人必然占主导地位的神话,并引导人们注意那些仍然影响原住民社会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因此,历史分析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强调流行病的破坏力,而是在于结合其他因素评估它们的影响。 在这方面,天花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关注点。在1500年之后,许多疾病伴随着欧洲人的全球旅行而蔓延,但没有一种疾病能比肩“斑点怪兽”在现代世界的称霸地位。天花毁容和致命的特点对美洲大陆及岛屿居民的影响极其明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欧洲成年人受此疾病的影响远比原住民轻微。在现代早期的欧洲,通常是儿童感染天花,而这一威胁也最终被疫苗的预防能力所战胜。欧洲人在19世纪初开始输出这种技术。在1970年代末,一场全球性战役成功地从自然界中根除了天花。随着无数人的生命被拯救,这次“征服天花”的行动也展示了西方专家干预全世界公共卫生的能力。 病原学与早期历史 在造成人类社会疾病大流行的病原体中,天花是唯一一种通过人类的努力已从自然界被根除的传染病。与鼠疫和梅毒不同,天花是由病毒引起的——由蛋白鞘包围的DNA链,进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天花病毒现在被归为一个属,其中也包括引起马痘、猴痘、牛痘和沙鼠痘(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身上的疾病)的微生物。自19世纪后期以来,至少有两种天花病毒:病死率高达30%的主天花病毒和死亡率接近1%的次天花病毒,后者是一种症状较温和的变种。天花的消失令人欣喜,也导致人们遗忘了它的严重影响。仅在20世纪,天花就造成大约3亿人死亡,远远超过当时死于武装冲突的人数。即使在1960年代末,估计每年有1000万到1500万人感染天花,其中大约200万人死亡。 ★全面透彻、广受好评的疾病史入门读物:本书的结构框架来自作者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授课期间开设的六门疾病史课程,得到了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密苏里大学、乔治敦大学、曼尼托巴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的教授、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将在多所高校作为医学专业的教科书使用。 ★简单易读、跨学科讲解:书中设有科普板块“科学聚焦”,并引用了大量真实的历史文献,科学性及文学性并存,适合非医学专业的读者了解有关疾病的医学认知。 ★医学专家带队精心翻译: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饶辉院长带领团队悉心翻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博士生导师王书奎教授审阅全文。 ★以史为鉴,直面新的传染病时代:疾病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方方面面,也被现代世界的方方面面所塑造。检疫制度居然可以追溯到黑死病期间扣留并隔离可疑船只?细菌的发现竟然促使维多利亚风格的衰落,以避免厚重华丽的装饰物藏污纳垢?作为脊髓灰质炎致残者榜样的罗斯福总统居然因为他坚强勇敢的公众形象让普通患者感到对自身的深深失望?带来百年伤痛的大流感为何又被认为是“被遗忘的流行病”?根除疟疾运动所大量使用的滴滴涕又因何引发全新的环境运动?鼠疫、梅毒、天花、黄热病、霍乱、肺结核、牛瘟、流感、疟疾、脊髓灰质炎和艾滋病……11种肆虐全球的大流行病重塑我们今天的世界。